日系四大摩托車排名知多少 !
早在十九世紀,德國人戴姆勒(梅賽德斯-奔馳的創始人)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車,限於當時的技術,減震和行駛穩定性都很差,這台比馬車快不了多少的木頭車有個難聽的外號:震骨車。
民用摩托的真正的飛躍是在二戰過後,日本就是很突出的例子。對當時的日本來說,公共運輸基本無序可言,人們迫切需要小巧方便的交通工具。於是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下,日本的摩托車行業迅速崛起了。
NO.1 HONDA(本田)
知道本田雅閣的人很多,大名如雷貫耳,但恐怕知道本田的老本行是摩托車的人會少些。本田是日本摩托霸主,世界摩托車的領袖品牌,目前在世界最高端的美國市場,市場占有率超過30%。
二戰後,日本公共運輸因此壓力巨大,而日本因為山多,使用自行車也顯得費時費力。當時的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突發奇想,將無線通信器拆下來的汽油機和水壺結合,改裝成很容易與自行車結合的助力裝置。隨後產品大熱,「本田」從此登上歷史的舞台。
本田第一輛摩托車叫「DREAM」,隨後「夢想」貫穿了發展的全部,最出名的體現就是那個著名的人形機器人「阿西莫」。
時至今日,本田已經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例如歐洲本田、美國本田,中國南方著名的「五羊本田」「廣州本田」。其中五羊本田更是中國本土首個通過環保測試,獲准出口日本、美國、歐洲的摩托車品牌。
點評:實在+創新
NO.2 YAMAHA(山葉)
山葉公司1955年7月1日建立了製造摩托車的專業廠,是日本摩托車生產規模第二的品牌
有人說山葉是藝術家出身,還有人直接就說它是藝術家。不過說起它與藝術的關係,也確實有點來頭。大名鼎鼎的山葉鋼琴、山葉電子琴都是它的同胞兄弟,嫡親的那種。
此外,不論是機緣還是巧合,山葉在大陸最初也是因珠影廠的喜劇電影《山葉魚檔》而知名。
山葉的藝術氣質第一個就表現在它的外觀上,產品的外在一直體現著這一點——活力、激情。在多數情況下,山葉在日本摩托界扮演著挑戰者角色,敢於與本田老大正面交鋒,場面上不落下風。
點評:激情+活力
NO.3 SUZUKI(鈴木)
鈴木在1952年開始生產50cc輕型摩托車,70年代產量即達100萬輛,是日本第三大摩托車生產企業。
鈴木憑什麼贏取江湖地位呢?只須看看它們家族都有誰就可見一斑:盜匪、刺激、無法無天、刀、隼和野人……我D乖乖,這堆名字讓我想起山雞、浩南哥、十三妹等等牛人。
厲害吧?暈吧?強烈的品牌形象常年堅持下來,鈴木在世界各地都有了它忠實的粉絲
叛逆鋒銳,我行我素,獨走我路,這就是鈴木。
點評 :叛逆+鋒銳
NO.4 KawasaKi(川崎)
川崎公司最初以造船為主,後來逐步向鐵路車輛、飛機、摩托車等機電產品發展。1918年建立「自動車部」,開始向摩托車發展。
國人對川崎的印象,可能還是聽說過的比較多,親眼見過的少些。這不奇怪,因為川崎側重於大排量摩托車,所以它的影響力沒有前三家這麼大。
不過川崎的重型摩托在世界摩托車行業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如ZZR1400、VN2000等,一出場就能引起「震動」,一聽是川崎的,基本不用懷疑其馬力、速度、性能。
不能不說,這就是川崎突圍的必殺技!
點評:強壯+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