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吃,吃手指!口腔不良習慣之一就是吃手指

@ 2016-05-22

口腔不良習慣有很多很多,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帶孩子早期看牙醫的原因之一。

早期發現一些問題,早期干預就可以避免孩子的頜骨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引起面部畸形,不讓本來可以是美女帥哥的孩子最後成為齙牙,月牙臉,歪曲下頜,呆傻面容(張口呼吸)。

口腔不良習慣之一就是吃手指

天天吃啊吃,吃小手,有的時候拳頭都進嘴巴里了,好享受的樣子。

3/4的寶寶在一歲前會吃手,是自然現象,寶寶吃手會感覺舒服,是一種享受,這個時期需要讓寶寶盡情地吃個夠,讓寶寶得到心理滿足。

4/5的寶寶到了3歲就不再吃了,可是一部分寶寶吃吃吃一直吃到換牙,頜骨發育就受影響了,前牙部位開個大口兒,牙齒咬不到一起去了,喪失了吃東西的功能,嘴巴也就閉不上了。

.

咋辦?

雖然吃手可以滿足寶寶心理需要,但是美國醫生會告訴你,安撫奶嘴一樣可以滿足寶寶的同樣需要,並且強調戒安撫奶嘴比戒吃手容易多了,安撫奶嘴對牙齒的影響也比吃手指小很多喲!

小時候如果發現有吃手傾向,建議及早使用安撫奶嘴。安撫奶嘴需要購買有防止牙齒畸形設計的產品喲。

選擇奶嘴也一樣喲,需要選擇正畸奶嘴,因為這樣設計的奶嘴對牙齒和口腔周圍肌肉發育沒有不良影響。

.

綜合中美專家的不同意見,我個人認為,可以選擇安撫奶嘴安撫寶寶,即使有吃手習慣也不用大驚小怪,不需要提醒寶寶。因為有的時候越提醒就越嚴重,大一點後大部分寶寶自己就不吃了。

4歲後繼續吃的話,醫生可以開始干預治療,爭取在換牙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干預措施

1解除吃手固定矯治器

2功能矯正器

3正畸治療

4口腔周圍肌肉訓練

5語音訓練

幼兒教育專家發現在學校里,小朋友不喜歡和吃手的孩子交朋友,這些孩子容易被孤立。

吃手指孩子因為牙齒和口腔周圍肌肉的問題發音也會受影響,「思」不能正確發音,即使矯正好吃手習慣後也需要做語音訓練。所以早期發現吃手指問題,早期干預是有必要的。

總之,孩子不痛不癢就不去醫院看牙醫這個傳統觀念是不正確的,因為有的時候你以為沒有問題,但是牙醫一檢查就發現了大問題,這樣就會早期發現問題,在最佳時機解決問題,不耽誤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