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新加坡呆了8年,即將告別的外勞的愛與恨

@ 2016-05-21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明天,周五,是個輕鬆的日子。

而孟加拉籍勞工Mohammad Zahirul Islam,卻開心不起來。

這個星期,是他在新加坡的最後一個星期。

因為準證到期,明天他就要離開這個工作了8年的國家….

38歲的Mohammad是一名建築工人,問他願不願意離開,

他嘆了口氣,臉上流露出明顯的不舍。

他說,他的心留在新加坡了。

Mohammad Zahirul Islam has written

over 300 poems in Bengali. (Photo: Jason Quah/TODAY)

他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回來工作。

「這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我記得我去過的每一個地方。巴士、工地,還有宿舍。」

儘管 Mohammad 深愛著新加坡,可是,他卻交不到一個真正的新加坡朋友。

他並不是沒有去嘗試。

他說,

「我有些朋友,但都是這兒的孟加拉或其他國家勞工。

新加坡人也有,比如同事和老闆。但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朋友,更像是外人。」

「新加坡人叫我們出去玩,去喝酒,他們喝酒、買好吃的。

可我不像他們那麼有錢,我掙得很少。」

「而且,我是穆斯林,不能喝酒,所以我覺得很難為情。

我們沒法跟新加坡人一起玩,因為他們有錢,而我們沒錢。我就掙那麼點兒。」

除了做建築工人,Mohammad 還有一個愛好,寫詩。

他有一個別人送的筆記本,平時乘巴士、地鐵時,或工地停工的時候,以及在工人宿舍里,

他就會掏出筆記本,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創作詩歌。

現在,Mohammad 已經完成了 350多 首詩,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新加坡寫的。

Mohammad 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去法國修讀文學,取得文憑,當一名詩人。

可是,這個願望他暫時只能藏在心裡,因為他要掙錢養活妻子和兩個女兒。

每個周末,Mohammad 都會去小印度的 Dibashram,

那裡有一些來自孟加拉的藝術家和作家,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文化和詩歌。

▲ Dibashram

但是,讓 Mohammad 鬱悶的是,

對於絕大多數新加坡人來說,他就是一個建築工人,沒有別的身份。

Mohammad 說,

「就算遇到一些比較有文化的新加坡人,

我跟他們說我是個詩人,他們頂多會說:哦,那很有意思。」

「而絕大多數普通人不懂詩歌。我把這些詩歌翻譯成英語,

跟他們介紹孟加拉的文化。可他們對孟加拉根本不感興趣。

有的人甚至覺得可笑。

他們問,哦,你是作家啊?那你在這兒幹嘛?」

Mohammad 說,每次聽到別人對他的夢想這麼不屑,他就會很傷心。

他說,

「我在這裡也可以寫作啊,我每個星期都去 Dibashram。

我也是作家,為什麼他們就認為我只是個建築工人呢?」

在即將離開新加坡之前,Mohammad 在 Jurong East

地鐵站寫下了他在新加坡的最後一首詩:《哦,新加坡》。

其中幾句的大意是:

「哦,新加坡,你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我的詩歌里。

如果可以,請讓你的人民知道我有多愛你,

就算沒有人知道,我曾生活在這裡。 」

看了 Mohammad 的故事,新加坡網友的反應也很複雜。

不少新加坡人為這位熱愛新加坡的外勞送去祝福:

kopienam:祝你好運!原佛祖保佑你和你的家人。希望你能成為一名詩人。

Hardcore79:感謝你的貢獻!

Surferfan:繼續努力,會有一個好結果的~

Dilemma:謝謝你,希望你一切都好。

但也有不少新加坡網友似乎比較冷酷無情:

「記住:在新加坡的每件事,無論是好是壞,都是你自己的選擇,怪不得我們。」

「好像搶走了我們工作的外勞們,還不怎麼待見我們。」

「我們國家的資源都跟你共享了,

連國籍也對外國人開放了,你還想我們新加坡怎麼對你?」

一方面,新加坡的外勞們工作時間長,合約條款苛刻,

生活處境艱難;另一方面,部分新加坡人認為外勞太多,

和他們搶占資源,因此對外勞比較排斥。

這種矛盾處理不好,衝突就會一觸即發。

2012年11月,新加坡170名來自中國的 SMRT 巴士司機發動罷工,

理由是他們的收入比新加坡的司機低太多,住宿條件也很差。

2013年12月,上百名印度外勞因為一宗交通事故而暴動,砸、燒車泄憤。

事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呼籲國人不要對外勞有不滿情緒,以免發生更大的暴亂。

小印度暴亂現場

新加坡外勞們的居住環境…..

新加坡人或各位對於外勞的看法是怎樣的呢?

前兩天,李顯龍總理訪問俄羅斯之前,

還對俄羅斯媒體說,

新加坡各種族和宗教族群能和諧共處,

是因為各族群都相互包容。

希望這不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