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軍隊流落異國70年:為何始終自稱中國人

@ 2016-05-21

在曾經的國軍編制中,有一支第八軍,在解放戰爭時被擊敗而潰入緬甸境內,與當地的抗日遠征軍殘部合併編制為第93師,因為山高路遠無法前往台灣,第93師只好長期駐紮於東南亞的金三角地帶,謹慎又艱辛的活著。

要知道,93師的許多官兵在遠征軍中參加過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之戰、東枝收復戰等多次戰役,面對窮凶極惡的日本人也未見有絲毫的膽怯。

在敗退的過程中,曾有士兵偷摘農民地里的紅薯,被長官當場槍決,軍紀嚴明至極,哪怕是潰退,也有正規軍的氣派。

第93師流落於緬甸時,多次受到緬甸軍方的圍剿夾攻,在那時,他們的身份不再是堂堂正正的「國民革命軍」,而是被冠以貶義的「賊寇」;而圍剿他們的緬甸軍,卻被稱之為「政府軍」。

但那又如何呢?第93師官兵忍受著惡劣的自然條件,身在補給匱乏彈藥不足的窘境,背水一戰中卻展現出了令人生畏的戰鬥能力,多次擊敗緬軍令其無可奈何到聯合國伸冤請求干預。

後來,93師輾轉到泰國境內,被視作眼中釘的他們又不得不對抗被數倍於自己的泰國陸軍。

無數次血與尊嚴的抗爭後,泰國陸軍終於明白自己與緬甸一樣,都無法奈何的了這支中國軍隊,於是主動談判,願意為93師提供駐地,但93師要成為他們的僱傭軍剿滅武裝毒販。

出於無奈,93師只得答應他們,用子弟們的鮮血為他國出生入死,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時過境遷,小部分人去了台灣,又有一部分接受了泰國國籍,但更多的人堅持下來,哪怕是以「難民」的身份。

中華民族的堅韌和頑強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他們說這中國話,用著中國字,貼著對聯,過著中國節……

他們只是一支遠離母親的殘兵余將,不願意摻和什麼政治鬥爭,但更不願意忘記自己的血統和尊嚴。

據說,老人們死的時候,墳墓都朝著北方,因為那裡是他們偉大的祖國。

有時候,我們常在疑惑的問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脊樑在哪裡?

我也許會這麼告訴自己的孩子:「信仰?脊樑?——你看,他們就是。」

原國民黨軍隊在泰國建「小中國」

美斯樂,泰國北部山區一個華人聚居的村落。有人說它是泰國的「雲南村」,有人說它是泰國的「春城」,也有人說它是泰國的「小中國」。不管是何種稱謂,都賦予了美斯樂一種中國淵源。正是它那特有的歷史淵源,美斯樂才格外受到中國人的注目。

住著原國民黨九十三師後裔

美斯樂聲名遠播,是因為那裡聚居著原國民黨九十三師的後裔,他們大多祖籍雲南昆明、保山一帶。隨著歲月的流逝,那段充滿悲酸的歷史已經沉澱為一份沉甸甸的記憶,成為今日美斯樂向遊人述說的一個故事

懷著一種好奇慕名而去,蜿蜒、狹長的山路把我們帶到美斯樂。從飽經滄桑的健在老人,從風雅軒餐廳牆上懸掛的黑白老照片,從後裔集資修建的段希文將軍陵園,從村中小店出售的《被遺忘的泰北美斯樂中國人》等一本本書籍……逝去的往事,沒有被淡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