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濕氣」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因為環境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每個人體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濕氣。
濕氣不除, 人會莫名犯困沒有精神,睡再久也睡不夠,而且會引發各種嚴重疾病。有沒有濕氣,來測一測就知道啦!
之前我對中醫食療養生一點都不懂,生活習慣都是由著自己的喜好。其中一點就是愛喝冷飲、冰鎮啤酒和各種冷凍食品,飲料都放滿了冰箱。一到冬天我就愛吃火鍋,最愛涮肉,但中醫認為這些吃多了,就會導致痰濕。
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我總是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小腿肚子還發酸、發沉,感覺全身很浮腫。尤其是春夏愈發覺得貪睡,身體無力犯困。有一次感冒了怎麼也好不了,無奈去老中醫那裡檢查,才知道這些問題都是因為體內有濕氣的體現。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 體內有濕氣的8大表現
1. 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2. 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3. 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
4. 女性陰部潮濕(瘙癢異味)菌類腐敗,男性陰囊潮濕。
5. 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質量不高,男性陽痿早泄。
6. 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
7. 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成形(不易衝掉)
8. 眼袋下垂,黑眼圈嚴重,肥胖,減肥後反彈
如果有以上1~2種症狀,要引起注意了,說明體內有濕氣。
中醫艾灸認為,艾灸具有很好的補陽祛濕的作用,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治病手段,在正確的穴位之中進行艾灸,不僅能夠有效的去除身體之中的濕邪,同時還具有預防各種各樣疾病的功效。
常見的艾灸方法有很多,具體的艾灸穴位如下:
1、關元穴
這個穴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這麼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中醫艾灸,例如腹瀉、腹痛、食欲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3、豐隆穴
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於祛痰祛濕療效顯著。
4、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該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經經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還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
5、足三里穴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該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濕,生髮胃氣。
6、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中醫方面認為,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只要按摩或艾灸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疾病減輕或消除其功效功效數不勝數。
如果臉部的皮膚出現了紅血絲,那麼可以在合谷穴進行艾灸,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常艾灸此穴還有健脾胃的作用。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祛痰祛濕灸哪個穴位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做好保健身體的工作,這麼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中醫艾灸,並且密切注意身體的變化,避免病邪、濕邪進入我們的身體,引發濕症以及各種疾病。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濕症分為兩種,一種是內濕,另一種則是外濕。除了上面所說的使用艾灸的方法令身體恢復健康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千萬不能夠過度的服用菸酒或者是食用一些生冷的食物,這對於脾胃功能、消化能力以及身體健康情況等等都具有非常不好的影響。另外,還應該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