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的厄爾尼諾帶來的高溫,把茵萊湖蒸發,原本只有10英尺的湖水不見了三英尺,
有的地方還乾枯見底,扁舟寸步難行。情況即使如此惡劣,國際遊客以讓蜂擁而至,比往年增加了近30%!可謂是一項奇蹟!
我家下面的德記點心茶樓老闆老德一家4口計劃在五月尾到緬甸一游,還打算寄宿在他來自茵萊湖的員工阿靚姐老家;導遊也省下來了,就由阿靚姐的弟弟帶路。
跳貓寺還沒幹枯時美景如畫
天衣無縫的計劃,卻少算了天氣 ~ 厄爾尼諾的乾旱,導致茵萊湖乾枯,想在湖上劃舟幻影是不可能了。不過儘管如此,茵萊湖畢竟是緬甸主要吸引國際遊客的重點旅遊區,就好象老德這樣的遊客,並不會因此而遊興大減反而勇往直前,來這裡遊覽的遊客更增加了28%!
茵達人出入都依靠一葉扁舟
茵萊湖位於緬北撣邦高原良瑞盆地海拔875咪,為緬甸第二大淡水湖,湖長22公里,寬11公里,面積158平方公里,為殖民地時期英軍高官避暑勝地。茵萊湖周遭圍繞著17個村子,多為蒙族後裔、被稱為「 湖之子 」的茵達族佛教徒。
茵達人除了捕魚就是務農
人口總數多達7萬人的茵達人歷代以捕魚、務農維生。我因公出差來過這裡好幾回,在寧靜的湖上看日出日落、漁夫獨腳劃舟、在漂浮的水草農地上務農之外,周圍的山巒起伏,落霞歸雁在低低的雲層中翱翔,實乃人生一大享受。
飛霞落雁,美不勝收
據說獨角划船是緬甸獨一無二的絕技,起源於漁夫們為了可以一心二用,一邊划船一邊捕魚,是環境造成的特殊技術。
遊客可以盡情享受湖光景色
2013~2014年,來這裡遊覽的遊客多大10萬人次,隔年13萬人次。在去年雨季時期,萊茵湖湖中央的水位高達10英尺,今年由於厄爾尼諾氣候影響,持續的高溫導致乾旱致使湖水下降了3英尺。即使偶爾有下雨,也不能挽救湖水乾枯,船隻不能再在湖上運行,更甭想到湖邊運載客人與鄉民。
貓兒老了,主持大發慈悲,不需要它們表演跳圈圈吸引遊客了,好好睡覺安度晚年吧
湖中有一座150年的貓跳寺,據說是經過長久以來的淤泥堆積而成陸地,後來在這兒興建起來的貓跳寺香火鼎盛,香客遊人不絕,遊客慕名而來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僧人飼養了一群會表演跳圈圈的貓咪。現在貓兒逐漸老了,主持也不忍它們繼續費力表演跳圈圈。表演既然免了,剩下的大約10隻貓兒,唯有慵懶的陪伴僧人安逸度日。
五佛寺顧名思義就是有五尊受人尊敬的神明,看看佛像的金箔可見一般。
茵萊湖還有一座充滿神話色彩的水上佛塔、又名五佛寺的800年寺廟,為茵萊湖區居民的信仰中心。由廟裡的五尊被貼滿金箔的神明就可以看出他的香火鼎盛,可惜的是神明只允許男士接近,女士只能堂下瞻仰,情況就好象潔地咬的大石金塔一樣。
希望不久之後,雨季來臨,茵萊湖水再度注滿湖水,恢復以往盛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