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擁有一隻乖狗狗,必須改變自己,才能教出乖狗

@ 2016-05-19

改變自己,教出乖狗

很久沒有寫這麼危言聳聽的標題了,但當你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就會覺得:原來這是真的!

我從來沒有系統地去訓練過一隻狗狗,其實在這一塊也許沒有太多的發言權,但我曾經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從事多年的教育教學。

在訓犬和教育孩子這兩件事情上,其實是有很多的共通之處的。

我們知道,如果未經訓練,狗狗的專注能力是較差的,我們每天能專門訓練狗狗時間比較少,每次訓練的時間也比較短,時間稍微長一點點,狗狗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大力倡導正向訓練的原因,從教育人的理念來看,就是玩中學、樂中學,將教育融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即使正向訓練可以讓訓練狗狗這件事情變成可以隨時開始隨時停止,但訓練者在與狗狗的全天相處過程中,也不可能隨時保持訓練狀態,因此在失去捕捉狗狗正確行為的同時,訓練者也會因為無意識的行為導致擾亂狗狗的思維判斷。

當然在訓練場還好,在不訓練的狀態下,狗狗可能是不會一直與訓練者相處,但在家庭當中就完全不同了。

你可能正在為剛剛訓練狗狗趴下的動作而得意,但你不訓練的時候,狗狗嘗試趴下獲得獎勵,你卻無意識地覺得狗狗煩,將狗狗支開,這樣就讓狗狗無法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從而無法建立起信心。

如果我們仍然認為在訓練狗狗的時候才算訓練,那麼我們就犯下了錯誤,狗狗更多的是通過和主人相處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行為,即使我們認為錯誤的行為,在狗狗的心裡仍然是最好的處理彼此關係的最好方式。

舉個例子,小夫妻鬧不和大聲爭吵,狗狗會夾著尾巴躲起來,當女主角坐在沙發上哭泣的時候,狗狗又會跑過來緊緊靠著。這時主人就有了一些人性化的判斷:狗狗真懂事啊!知道我們吵架了,然後還會來安慰我。雖然不想說破,但這裡卻需要直說,當夫妻吵架時,聲音有些類似於訓斥,狗狗在這樣的壓力下自然會逃走,最後靠著女主角時那才真有點對了,但狗狗也是出於對弱者的同情而想保護主人,而不是真的來安慰。

訓練狗狗的方式除了正向訓練以外,還有各種派系,例如老套的打罵訓練、正強化負強化相結合的訓練、多種訓練方式結合的聯合訓練。

雖然現在比較流行正向訓練,但沒有辦法說哪個方法是最好的,因為每一隻狗狗在家庭中與主人長期相處,對自己的地位認識不同、性格習慣也不盡相同,因此可能會使用不同的訓練方案。不過通過純粹的打罵訓練是早就應該淘汰的。

說了這麼多,終於可以講正題了。

如果我們把主人與自家狗狗的整個互動過程都看成是刻意地訓練的話,那麼主人採用的訓練法肯定是多種訓練方式結合的聯合訓練。

舉個例子,主人既有對狗狗做正確了的撫摸表揚、零食表揚,還有亂叫的打罵教育,還有將垃圾桶放得更高的負懲罰訓練,也有外出遛彎狠扯狗繩的負強化訓練。

這麼說可能很多主人就突然明白了,其實你隨時隨地施加到狗狗身上的一些行為就已經深深地影響了狗狗的行為,而這一切只是我們刻意地加了個詞,就是「訓練」。

這些訓練都是支離破碎的,並不系統,但我們要堅持最重要的一點,所有的支離破碎的訓練,我們都要有一個儀式性的結束。

怎樣儀式性的結束,那就是我們最好能以表揚的形式結束,當然我說的不是表揚錯誤的行為,而是當錯誤的行為被糾正後,及時地表揚。

比如,遛彎時狗狗向前猛衝,你猛拉了狗繩,狗狗終於靜了下來,這時就應該及時表揚狗狗平靜的行為。狗狗正準備將頭伸進垃圾桶,你一聲大吼,狗狗嚇跑了,這時你應把狗狗喚過來,安慰表揚狗狗。

這就是儀式性的結束,否則,狗狗會一直生活在恐懼中。

另外,對於狗狗一開始就表現出來的正確反應,更應該加以表揚!

不過儀式性的結束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任何負面的訓練方式,都無法控制狗狗是如何思考當前所面臨的情況,可能這隻狗想的是A結論,那隻狗狗想的是B結論,而狗狗也有可能不理解你糾正它行為後的表揚。

所以,你的性格、習慣以及與狗狗相處的方式已經為狗狗的心理成長奠定了基礎。

你是個樂觀開朗的人,那麼狗狗犯下錯誤時,你可能不會打罵,只是默默地收場,這樣,你的狗狗肯定會變得比較聽話,因為這比較接近正向訓練的思路。

你是個容易動怒的人,那麼狗狗犯下錯誤時,你可能會比較激動,這樣,你的狗狗會經常因為心理壓力而做出各種無法理解的行為。

因此,想擁有一隻乖狗狗,必須先從修煉自己開始。

在刻意地參與到一些改變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狗狗不但變乖了,自己的生活也慢慢地變得更有趣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