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F22能擊落50架殲10?中國回應十分巧妙

@ 2016-05-18

近年,由於殲20與運20項目進展順利,以及馬上服役的消息,中國軍迷們興奮不已,也紛紛將目光轉向它們,以前很熱門的殲10似乎一下子沒人怎麼關注!

殲20項目的快速進展,不僅沒有影響到殲10的發展,相反速度也加快了,傳說中存在許久的殲10B才亮相沒多久,轉入批量生產型號。

殲10B

讓人沒有想到的,殲10C也接著亮相,原以為只是試驗樣機,但是隨後的消息證明,它也開始量產了,也就是說,殲10B剛剛生產沒多久就停產了!

殲10B與殲10C的實際區別只有一個,那就是發動機,C型換裝為國產太行發動機,這也是殲10設計時原訂安裝的發動機,也就是為什麼,以前的殲10A機身看上去與發動機有點不匹配的真正原因--機身是按太行的尺寸設計。

殲10C

太發動機的自從定型以來,已達十個年頭,這期間它克服了許多難關,不僅可靠性越來越高,而且性能穩步提升,如今的太行B發動機已經完成可以與殲10以前安裝的俄制發動機一較高下,未來則只能更好。

完成換裝之後,不僅讓殲10成為完全國產化,因發動機性能的提升,殲10C的性能也將進一步的提升。當然了,俄式發動機的功勞也是不能抹殺的,畢竟因為殲10採用它,得到順利完成試飛,並進入量產,否則不會有今天超過300架的規模,它們對於中國空軍的意義已經不能用數字來估計了。

除了發動機之外,殲10B/C與以前的殲10相比,其它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主要上DSI進氣道技術,這可是目前只有美國才掌握的一項技術,中國早已在出口的JF-17戰鬥機成功,現在應用於殲10上。

該技術除了進高進氣效果,改善發動機工作條件外,也非常有利於隱身。由殲20的設計可知,我們對於隱身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技術水平,說僅次於美國不算吹牛了。

殲20

將相關的隱身技術應用於殲10,顯然不是什麼問題,也許有希望將其殲10的雷達反射面積壓縮到1平方米以下,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殲10B/C的航電系統也全面升級,以前的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已變更成有源相控陣雷達,僅這一點即為巨大的提升,這可是目前最先進的雷達類型。同時,採用更先進的座艙設備,實現了座艙的全玻璃化。

殲20

其實讓人注意,應為新增加座艙前置紅外傳感器,全稱是紅外搜索跟蹤系統,我國引入蘇27時,獲得相關技術。原系統的性能指標為:對四十到一百公里範圍內的空中目標進行搜索和跟蹤,並可引導飛彈攻擊。

如今這一技術已被各國廣泛應用,我們研製的系統絕對要比原蘇聯的產品性能更好,這將為殲10戰鬥機在不使用雷達的情況下,保持發現和攻擊目標的能力。據說,國產系統的性能更接近於美製產品,不過有待證實。

經過一系列的改進之後,殲10C的性能較之於原型已有相當大的提高,雖說依然無法與第五代戰機相比,對抗起來確實會很吃力,但是「有關什麼美軍一架F22可擊落50架殲十」之類的說法,那就是過分誇張了。

F22

現代戰爭是體系是作戰,既便是裝備之間存在代差,也不可能有如此之大,通常達到1:3的戰損比,已經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現在我們用最簡單一一招,升級改進,發展出殲10C,讓它性能有相當大的提高,戰損比將得到進一步改善,其實只要把其壓縮到1:3以內,那麼意義就非常大了!

F22

實際上,未來與五代機對抗,將是殲20的工作,殲10的對依然是三代機,甚至二代機。如果與其它三代或三代半機相比,殲10C已經有了一定的優勢,目前五代的數量非常少,周邊國家依然使用三代機,二代機也占一定的比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