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里,曹操最後進爵為魏王,劉備則登基稱帝。對於這兩位帝王來說,兒子都可以稱得上帝王之後。其中,劉備的兒子阿斗就不說了,其餘的劉永和劉理也是非常平庸。與此相對應,曹操的兒子則比較較多,就世子曹丕和三子曹植來說,父子三人一同入選建安七子,堪比蘇軾一家。在曹操去世後,曹丕無疑將曹魏的天下發揚光大了。那麼,同樣是帝王之後,為什麼劉備的兒子和曹操的差別這麼大呢?
在筆者看來,首先跟父親的基因存在關係。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曹操至少能稱得上是一個梟雄,而劉備則只能算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一方諸侯。由此,龍生龍,鳳生鳳。曹操的兒子自然繼承了曹操的雄才大略,率性灑脫的氣質,而劉備的兒子,則更加溫和了。 其次,就後天的生活環境來說。世子曹丕從小就被曹操帶在身邊,對於權力斗陣可謂是耳濡墨染。與相對應的劉禪,從小就在長坂坡被嚇了不清,之後就是顛沛流離的逃命生活。然後,憂患的日子剛剛習慣,劉禪又到蜀漢過起了安樂的日子。就像從小出生貧寒的官員,容易被糖衣炮彈腐蝕一樣,劉禪的樂不思蜀也是有基礎的。
再者,接班的時候,年齡上差距較大。劉禪不滿十八歲就當了皇帝,而曹丕直到三十四歲才做了魏王。而且在接班的時候,阿斗根本沒有什麼權力,蜀漢的內外事務,基本上是諸葛亮一個人說了算。等到劉禪年齡逐漸增大後,諸葛亮才稍微移交了一部分權力。等到劉禪大權在握的時候,離蜀漢滅亡也就不遠了。與之相對應的曹丕,從做魏王的時候就承受大任,更是一手導演了篡位之舉,其政治成熟度完全甩了阿斗幾條街。
最後,如果將曹魏集團和劉備集團比作兩大企業的話,那麼曹魏無疑是世界五百強級別的,劉備集團最多則是末尾的中國五百強。二者的實力和規模不在同一個檔次上。對於統一了北方中原的曹魏集團,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反之處在益州一角的蜀漢帝國,因為地理位置上的限制,根本無法和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中原地區相提並論。在這個基礎上,曹操兒子在和劉備兒子相比較的時候,後者無疑輸在了起跑線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劉備的兒子沒有取得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也沒有像曹植那樣才高八斗,吟詩作畫。但是,曹丕可以說是英年早逝,曹植則在權力鬥爭後,鬱鬱而終。反倒是樂不思蜀的劉禪,安安穩穩的活到了六十五歲,可以稱得上善終了。由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