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隆和羅此去和之國,兇險萬分之處大家反而沒有發現。

@ 2016-05-17

在兵分四路的過程中,要打開和之國的大門、召集國內群眾的任務落在了羅、索隆、錦衛門身上。

但是這些日子在海迷們的討論中,我發現大家都誤解了一個設定,還因此把這趟旅程想的比較輕鬆。

這個設定就是和之國將軍和光月御田的關係。

很多人認為,和之國將軍與凱多聯手篡位,處死了光月御田,掌握了和之國的實權。

實際上,和之國將軍的地位本就在光月御田之上,他與凱多聯手是事實,但並非篡位,只是殺掉一個下屬而已。

造成這種誤會的主要原因就是漫畫里不斷地聲明光月御田的「家主」身份以及桃之助的「少主」身份,這樣就讓桃之助非常像一個被趕出家門的一國王子。

其實光月御田並不是和之國的國主,他只是一個大名,真正的國主就是那個和之國將軍。

這事要說到日本的上下級關係了,就拿日本史上有名的德川幕府來說吧。

那時候天皇雖然名義上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實際上掌權的其實是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之後成為了大名中首屈一指的強者,最終在江戶領受征夷大將軍名號,設立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而在德川將軍權力之下,全國大大小小還有幾百個藩,這些藩的藩主就是所謂的大名

這就是日本的制度。

而和之國「閉關鎖國」的政策也跟現實里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完全一致,這樣來看尾田的和之國想法其實就是來自德川幕府時期的日本。

所以,我們不能把和之國「將軍」的名號代入咱們中國的統治結構,認為他只是一介武夫。實際上人家本就是和之國的實權掌握者。

而光月一族只是眾多大名的一個,獨占一塊土地,可以自治,也可以有家臣,但還是要聽將軍的命令。

這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文化差異了吧。

這樣看來的話,索隆和羅以及錦衛門此去召集同志,並非是咱們想像的那樣,在王位被篡奪的情況下找回前朝老臣一起起義這麼簡單,而是在人家擁有最高權力的統治者的眼皮子地下集合起義軍,兇險之處可見一斑。

不過另一方面也可以放心,索隆、羅、錦衛門三個人,都是精於斬擊的戰鬥員,面對以劍術見長的和之國,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