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殲20戰機大家肯定不陌生,自從該機2011年1月11日首飛以後,一直牽動著中國軍迷的心。這款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五代戰機,不但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鬥機,而且未來將承擔守護中國海空主權的重要使命。該機採用單座雙發布局,全動雙外傾垂尾、鴨式布局,採用了DSI進氣道等最新技術,搭配我國最新研發的新型空空飛彈,將具備超強的對空能力。 不過,俄羅斯媒體並不認為殲20是一款優秀的戰鬥機,俄羅斯軍事雜誌《軍火出口》近期發布一篇文章稱,殲20戰鬥機雖然外形很「炫酷」,整體性能的潛在對手定為了F-22這樣的一流五代機,但實際上,這款戰機只是金玉其外,因為殲20有一個最嚴重的硬傷,那就是發動機功率不足。
文章表示,殲20採用的是俄制AL-31F發動機,該發動機是為蘇27戰鬥機研發的,時間比較早,性能放到現在已經比較落後,推重比較低。然而雖然殲20沒有公布性能具體數據,但是從尺寸和裝載的武器就可以看出,這款戰機未來的重量不會比蘇27輕多少。 這意味著,兩部AL31F根本無法滿足殲20對動力的需求,起碼最基本的,無法滿足五代機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因為AL31F只有在打開加力燃燒室的時候,才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進行超音速飛行,而且這個階段對油料的使用非常大。
只供緊急時刻使用。而作為五代機,超音速巡航能力本來應該是其基本性能,但是殲20就做不到,就想一個「廢物」一樣。文章表示,這也是中國為何熱衷引進蘇35的原因,因為未來還需要靠蘇35而不是殲20來撐起中國空軍。 而且,即使購買了蘇35仍然不夠,還需要依賴俄羅斯發動機,目前俄羅斯的AL41F1S發動機是蘇35配置的發動機,也是俄羅斯目前比較先進的戰機發動機。
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要依賴俄羅斯的發動機,到了現在,還是如此。但實際上,中國依賴俄羅斯發動機帶來很多弊端,核心科技掌握在外國人手裡,這不是戰鬥力的體現。之前中國航空發動機水平羸弱,跟不上航空業其他技術的發展水平,拉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後腿,但這種局面不能持久下去。
中國從2012年開始,就加大力量投入發動機的研發,中國在未來二十年將在發動機發展領域投入高達300億人民幣來解決發動機的問題。而殲20發動機也不是只能引進俄羅斯發動機的一條路。目前,中國正在研發追趕世界主流水平的先進發動機,那就是WS10系列,WS10本來是以AL31F的基礎進行仿製,但是近些年來,戰鬥機研發對功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對WS10的改進也沒有停止。
現在最新的WS10A發動機已經在殲10戰機上測試。從外型上看,WS10A比AL31的直徑更大,發動機收斂片更短,這說明WS10A具有更大的燃燒室,可以帶來更大的推力。 而且用殲10來測試WS10A也證明了該發動機比較成熟。因為殲10作為一款單發戰機,發動機一旦出現故障,非常危險,能讓殲10作為該發動機的試驗機,不但說明了這款發動機的可靠性高,還說明了該發動機的測試已經進入尾聲。短時間內可能迅速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