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人手上技術活,原來應該這樣搓餌啊!

@ 2016-05-16

釣魚人手上技術活,原來應該這樣搓餌啊!

搓餌,顧名思義,也叫手上餌。

搓餌在華夏大地的歷史應該也是很長了,在商品餌未普及之前,民間的高手們應該就已經會使搓餌了,麵粉、黃豆粉、玉米粉、稻膚等等都能做為餌料以手上包鉤的方式用來垂釣。

記得我小時候就用過麵粉和菜籽加香油的混合體來包鉤作釣,區別在於以前是傳統單鉤躺底釣死口,現在是雙鉤懸墜靈鈍變換。

搓餌作為懸墜釣的基本入門技術,也是魚獲量的保證,這裡我們討論一下搓餌的重要性或者說是優勢。

一、搓餌的方式

搓餌短短二十年間,經過無數釣魚人的研究和改進,慢慢有了延伸和發展,各種各樣的形狀都有著獨特的作用。

圓球型,最普通的方式,一般用來搓小餌時使用,魚兒易入口;

水滴型,上小下大,形如水滴狀;

圓柱型,條狀,兩頭先開始散落誘魚;

葫蘆型,上小下大,上面先開始脫落誘魚,一般用來搓大餌,釣大型魚。(老楊註:葫蘆型搓餌使用的頻率較少,據說是某位釣魚大師的絕活,在此就不作展示了。)

近兩年來,黑坑盛行又帶來獨特的搓餌方式和手法。

干散餌,又稱散泡,干散餌又分干散和半干散,干散可以入水就炸,開始霧化,半干散入水後一邊下落一邊霧化,到底有部分殘留,干散的最大作用是前期用來誘魚,中後期補餌留魚。干散不僅是對付黑坑,在休閒野釣中也有相當大的作用。

麻團,這也是黑坑和競技場上釣魚人智慧的結晶,搓一小餌,粘上干散餌,餌團到底後干散餌迅速脫落霧化主誘,鉤上小餌主釣。

搓餌在釣魚人的垂釣過程中一直在演變,也體現釣魚的科學性,現在的魚情不管是休閒釣還是競技釣,魚獲想要比別人多,就得不得的去研究和變化,搓餌雖然上餌方式萬變不離其中,但有時小小的改變或改動就能起到意外不到的收穫,現在講服務至上,你的服務跟上了,魚兒自然也就來了。

二、搓餌的作用

聚魚留魚:想要越釣越多,就必須做窩,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魚獲多少的關鍵所在,不僅要提前做窩,而且中間也要不斷補窩,但在魚兒活躍的夏秋兩季以手竿搓餌就能抽出窩子,在不斷的作釣過程中,窩子也是越來越大,魚必然越釣越多。

三、搓餌的優勢

漂相穩:搓餌魚就食的漂相穩定有力,比起拉餌的漂相命中率更高,雜亂的虛假信號更少。

釣大魚:不管是野生水域還是精養池塘,釣巨物那就必須要搓餌,不斷的搓大餌來守,拉餌一般是吸引不了大魚的興趣。

避小魚:雜魚,是懸墜釣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痛,在雜魚橫行的魚塘里,總是讓你的漂相如舞蹈般的歡快,想要避開雜魚的干擾直擊底沉目標魚,搓餌就是一種最佳的方式,將餌料搓粘、搓硬,有時甚至需要配合跑鉛才能釣到你心愛的目標魚。

釣鰱鱅:自從智慧的釣魚人研究發明了釣鰱鱅的方式,就成了盛夏新一道漁樂大餐,手竿釣鰱鱅就必須手上搓餌,而且必須是霧化快,頻率高,這就很考驗釣者的手上餌的基本功,餌料必須柔軟又出竿不落乃是最佳狀態,前期可以雙鉤掛餌快頻打出霧化區,等鰱鱅進窩後可以上鉤掛餌,下鉤空鉤,餌料稍粘等口即可。

總而言之,搓餌作為懸墜釣的基礎,是每一個釣魚應該和必須要掌握的,在拉餌盛行的今天,搓餌似乎慢慢被之代替。

特別是剛入門的新手,覺得拉餌更方便、簡單、快捷;許多的餌料廠商也將服務做到極致,大部分的餌料里都已經含有一定比便的拉絲餌,包裝袋上都標明可搓可拉。

事實上含有拉絲粉的搓餌和不含拉絲粉的搓餌區別還是很大,不含拉絲餌的搓餌在霧化和餌料翻落過程中對於誘魚、聚魚和魚口都要優於含有拉絲粉的搓餌。

當然,釣魚是一項科學的運動,釣無定法、餌無常規、水無常態,一切還要根據作釣過程中來以變應變,應變的前提還是需要掌握好基本技法。

脫絲小竅門:現在的商品餌中基本都含有拉絲粉,想要將商品餌中的拉絲粉去除有一個簡單的小法門,將毛巾打濕擰乾,然後在餌盆上抹上一圈,使餌盆表面略有潮濕,然後將商品後倒入餌盆中搖晃幾下再倒出,粘在餌盆上的基本就是拉絲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