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皇城,皇室和大臣們競相逃命,打著扶清滅洋旗號,到處騙吃騙喝劫掠百姓的義和團作鳥獸散。
當時的清兵和義和團兵不下20萬,大清和八國聯軍比例約10:1。裝備上清兵一樣不缺,而八國聯軍的重武器還不如守城的清兵多。
然而清兵逃了個精光!留下了穿布衣長衫的百姓。
百姓並沒有表現出害怕的樣子,而是袖著手,抻著脖,平靜地圍觀,擺出一副與己無關的看熱鬧神態
。甚至八國聯軍從天津一上岸,就有不少百姓挽起袖子為聯軍當起了「帶路黨」。
當地百姓竟爭相為八國聯軍帶路
聯軍自天津前往北京,白河上的平底帆船隊。這些船來自當地百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華勇營」出面徵集而來,每艘船上大約5-6名中國船夫。
法國軍隊翻牆進入北京城。從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許多中國人的身影。
美軍在天津雇用的獨輪車車隊,日薪20美分。
延伸閱讀:(資料來自騰訊歷史)
美以美會的英國傳教士寶復禮(Frederick Brown)當年曾擔任侵華聯軍的諜報部情報官。在其回憶錄《京津隨軍記》中,有許多關於中國教民充當「帶路黨」的記載。譬如:
「一個時期,當租界陷於危險絕望的關頭,由於射來的炮彈用的是無煙火藥,因此找不到炮位。
有兩個人,一個是年老的中國傳教士,另一位是他的兒子,自告奮勇去城裡偵察大炮的位置,然後回來報告。另外兩個人,通過義和團防線到大沽去把我們的急迫要求報告給海軍司令們。一個被捉著投入了海河,另一個也再沒有回來。
五十個改信基督教的人們,為英國十二磅海軍大炮運送炮彈,他們把大炮從一個炮位拖到另一個更有利的炮位,有兩次,在敵人重炮轟擊之下,炮彈在他們的頭上飛過,槍彈在他們的周圍嘶鳴,而他們卻勇敢地繼續著他們的工作,冷靜地聽從指揮,像是一些毫不怕死的人。他們應當贏得保護,受到無限量的讚美。……牒報部負責為每天的行軍準備一張以一英里等於一英寸為比例的地圖。
圖上畫著每個村莊和道路,還加上很多偵察員所能得到的情報,如大炮的位置,敵人的戰壕,實際上,這地圖對指揮官來說就如一張航海圖對一個船長一樣的重要了。除地圖之外,還要寫一份對明天行軍的說明,說明敵人的大約人數和位置,道路和道路的情況。每位指揮官都有了一份地圖和說明之後,部隊才準備出發。在我們出發之前,兩個教徒學生就已作為偵察員活動了五天了。……這類日常工作天天都在做,而像那樣得到的情報則除了藉助這些中國基督徒偵察員的幫助之外,是無法得到的。」
俄國《新邊疆報》戰地記者德米特里·揚切韋次基曾參與此役,據其《八國聯軍目擊記》一書記載:
「(從通州到北京的)沿路村莊裡的一些農民告訴我們,東門(總共三個門)是關閉的,前一天從通州逃出來的中國官軍駐紮在北京南邊一個叫做南海閘的地方。京都只有旗兵和董福祥的軍隊。其他的村民告訴說,京都已完全沒有中國官軍。中國的農民從事著和平勞動,他們抱怨著遭到自己國家士兵的搶劫,他們倒水給我們喝,對我們十分恭順。偵察隊收集到這些情報後就往回走,……在回來的路上,有一個中國農村非常友好地接待了我們。村民們用茶水款待我們,並要我們送一些俄國旗給他們。」
此外,亦有民眾為利益驅動,而受聯軍雇用。如自天津到北京,白河上用以運輸物資的帆船隊,即是在聯軍半籠絡半脅迫下,由中國船主和船夫組織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