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地女星演OL,都逃不過尷尬症?
《歡樂頌》 剛播就有寫,覺得劉濤離理想的「白骨精」還差那麼一點點。
主要是輸在用力過猛,開場為了演出強勢而強勢。
沒有那種用專業知識壓倒人的心服口服感。
想一想《穿Prada的女魔頭》里的米蘭達,從來沒有大嗓門說過話。輕聲輕氣,喜怒不形於色,
然而殺得人片甲不留。
劉濤的另一個問題是台詞不太清楚,好多發聲是含在嘴裡的,也會影響到「利落」的大女人形象。
此外就是編劇本身的人物塑造問題,帶著一種上世紀外企崇拜症里的浮誇描述。
為了體現「高素質」安排了一段和情節完全無關也沒什麼炫技的英文台詞。
當然劉濤是很努力的,英文台詞說得很溜,扮相也儘量靠近大女人,做到大致符合人設,是過關的,就是差了最後那麼點意思。
但是,劉濤在《歡樂頌》里發火動氣的頻率很低,已經算是國產劇對OL想像的一大進步。
在《歡樂頌》之前,國產劇里但凡要出現「白骨精」設置的人,基本上就是靠三件事:制服、語速快、經常吵架。
2014年姚晨演《離婚律師》的電視劇時,日劇粉懷疑她在山寨天海佑希的《離婚女律師》,但姚晨願意比較的對象是《傲骨賢妻》里的Alicia。
和天海佑希抑或是Alicia比,姚晨的硬體都足夠土豪。她披掛著最頂級的職場裝扮,從Celine到Giorgio Armani。
但她是否真有白領氣質,有工作經驗的現代女性自有評判。她演繹「氣場」的方法是走路帶風(輔以慢鏡頭強化步伐)。
但是她和男律師過招時仍舊翻著郭芙蓉的標誌性表情,看材料時若想展示胸有成竹,則必須要撇一下高傲的嘴角,未免流於形式。
陳數在《夫妻那些事》里演一個女工程師,靠語速快打天下,說到關鍵處必然眉頭一蹙,仿佛這個表情就代表了思考。
李小冉在《大丈夫》里演雜誌主編,說話就像機關槍,擅長吵架,只撂狠話而無邏輯,聽得人腦袋生疼。
(請欣賞她毫無營養的員工訓話)
最經典的國產女白領形象是杜拉拉,原書我看過一些,有工作技巧和場景,但是拍成影視劇就全跑偏。
王珞丹的演法太過傻白甜,難以相信她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慧根。
電影版的杜拉拉又被火花四濺的談戀愛場面拉跑題了。
立不住的人物來自立不住的劇情。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之前吐槽過,激情戲多得影響正常劇情還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對職場和奮鬥的深深誤解。
女主角的事業突破方式是灌客戶酒——對不起,這一點也不現代、不高級,不技術流,是耍流氓。
女主角談成業務的方式就是直接把客戶灌得不省人事,強行塞合同要求對方簽字。
客戶在醉酒中呼號反抗,我不能做主。。。
但是女主角就拽著客戶領帶威脅不簽字就接著喝,誰也別出去
之後這個所謂白骨精女主角還要直接坑閨蜜,驕傲地說「我是明著下刀子」
舒淇的《剩者為王》里也有個橋段是說女主能幹,突破客戶拿下合同的方法居然是騙人,假裝自己某種疾病的患者,在臉上貼個疤,博取醫療器械客戶的同情。
這這這,這是能幹還是卑鄙?編劇到底懂不懂商業倫理?
還有個常見的故事毛病是,著力展示所謂「都市氣息」「高大上」,而講起商業來邏輯脆弱,劇情徹底「懸浮」,是成年人的《小時代》。
《親密敵人》屬於此類。
————————————
儘管「女白領」和「Office Lady」這樣的詞彙在本世紀的第16個年頭,早已失去優越感,但這類人群確有獨特氣質。
她們朝九晚五為自己掙生活,咀嚼世道辛苦江湖險惡,「社會人」的表情並非等同於咄咄逼人、眼珠一轉,但一定不是懵懂無知或喜怒形於色。
當女白領聽到「開會」一詞,腦子裡開始轉的是約會議室、準備資料、發言內容,而不僅僅是大家坐在一起說話;
當女白領說「找房子」,算的是房租占工資比例、地段優勢、合租整租的權衡,女明星們即便早年吃過苦、如今認真體驗生活,都無法完全了解個中複雜。
日劇里會拍女主角在沙丁魚罐頭一般的地鐵里擠得面無人色
一連串鏡頭展示她有多麼周全和勤勉。
(請看正確的「高素質」示範)
在大都市裡上班不是衣著華麗滿嘴蹦英文下班喝酒,而是疲憊到在廁所里睡著,也要再精神抖擻出去戰鬥。
更重要的是,從故事到人物,都應該有一種對「專業主義」的尊重。
編劇寫職業就好好想想職業本身會有什麼衝突,而非家長里短狗血戀愛,或者鋪陳專業詞彙而不理解其真意;
演員則要拋開虛張聲勢,演出「專業」姿態。
在這件事上,最懷念巔峰時期的陳慧珊
黑套裝一出場,嘩,不是美女也迷人,卓越身姿就證明她高薪。
她演法醫,你就相信她的眼睛在觀察屍體,她演律師,你就知道她談判時有禮有節。陳慧珊是波士頓大學的傳播學碩士,後在電視台做最辛苦的編導崗,氣質皆因經歷所致。
TVB盛產此類氣質女演員,宣萱也是其中佼佼者。但我覺得特別驚喜的是《棟篤神探》里的蔡少芬。
嬌艷的她,17歲選美出道,戴上金絲邊眼鏡演保險經紀人(《棟篤神探》)居然生動至極,雞賊、苦逼全寫在臉上。
這和香港的整體社會氛圍有關,城市擁擠生活不易,「藝人」不過一份工作,拍戲也不出本城市,薪水中上,「做好那份工」而已。
大多數女人都是全職主婦的日本,魅力OL形象還是比中國的多。
天海佑希這樣的女王,律師警察醫生都演得,把女式西服穿得氣象萬千,而我相信她看上去就是有智商的樣子。
美劇對女白領的展現最豐富。職業劇類型多樣,醫生警察律師政客,中國粉絲各有心頭好。
最讓我難忘的是《波士頓法律》里的Shirley Schmidt,東方社會尋不出這樣「好看能幹的老女人」,有皺紋、穿著得體、眼神睿智。
《傲骨賢妻》里的Alicia也討喜。她讓我知道,氣質的魅力是大於顏值的。
女觀眾看著這些人就想,我也要好好工作,讓30歲、40歲、50歲、60歲,都可以用能力和修養讓自己大放異彩。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女演員為什麼演起白領,總是差那麼點意思?
一則,是娛樂產業明星中心制,演員們一走紅就過上金字塔尖的奢華生活,遠離人間煙火,有些人還自以為是地按自己想法亂改戲,談何現實主義。
二則,國內女演員「靠臉吃飯」的太多,有獨特氣質的已經越來越少。幾乎沒有陳慧珊或A姐那樣的越看越舒服的「第二眼美女」,也很難挑出合適的白骨精代言人。
三則,劇本創作水平本身就糟糕。上面已經說了諸多扭曲現實價值觀混亂的案例,不如再看頂級導演:姚晨在《搜索》里演一個骨幹記者,打壓實習生、捏造新聞、
用媒體公器報私仇;
陳凱歌居然說這角色是「悲劇英雄」云云,導演對職業和社會的理解幼稚至此,如何能期待女演員們演好普通而合邏輯的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