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東亞空戰 美日戰機對中國有壓倒性優勢

@ 2016-05-12

F-35戰機

5月12日報道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題為《F-22A、F-15J、F-35對殲-20、蘇-35的時代》的文章,作者為平可夫,編譯如下:

美、日的空中力量從今年開始大規模調整部署,可以看出雙方對東中國海可能出現的危機正在進行實戰準備。隨著蘇-35S今年進入中國空軍,2到5年之內殲-20也會開始實戰部署,東中國海的空中情勢進入了第5代、4代半先進戰鬥機對決的時代。

美、日當然享有技術優勢,F-22A、F-15系列戰機已經經歷了實戰考驗,目前F-15從未有過空戰中被擊落的記錄。F-22對殲-20、蘇-35,依然享有隔代的技術優勢。配合飛行員的訓練優勢,美、日空軍在遭遇殲-20、殲-10的空戰過程中,不會吃虧。

剩下的問題是F-22以何種方式捲入日、中可能在東中國海發生的空中衝突?即美日安保聯盟如何真正應對東中國海危機。關鍵的問題是:東中國海會發生什麼樣的危機?日、中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何種空中衝突?

這一點可以從新公布的美日聯合保衛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附屬島嶼——本網注)作戰計劃中看出一二。基本構想是:美軍介入支援性作戰,直接的作戰由日本自己完成。換句話說,如果中國不對沖繩發動彈道飛彈襲擊,日、中之間不爆發大規模的海空戰爭,美國空軍、海軍不太會直接同中國軍隊開戰。

中、日發生海上、空中衝突的主要模式如下:

1.台灣問題,引發中國發動有限軍事行動,大批台灣戰鬥機升空作戰,並且飛往日本離島躲避轟炸,日本被迫拖入戰爭。日、中空軍也被迫空中對峙。美軍派遣F-22直接捲入戰場。

2.日本海上自衛隊水面艦艇對中國海巡船實施噴水、驅離動作,導致空中緊張,甚至發生有限的空戰。

3.為東中國海石油勘探問題出現空中緊張,中、日大批戰鬥機對峙。

4.日本海自、空自的艦船或飛機進入南中國海中國人造島礁12海里範圍,導致空中對峙。

5.中國戰鬥機、偵察機在東中國海活動頻繁,飛入日本領空,被擊落。

美國裝備的F-22隱形戰機

以下情況下,日本航空自衛隊有可能率先開火:

1.中國戰鬥機大批量飛入日本領空。

2.在公海上空,中國戰鬥機對美軍F-15J、F-35A戰機開火。

3.F-15J、F-35戰機被中國海軍艦船的對空飛彈攻擊。

F-22以何種方式參戰?

漢和反覆推演發現,F-22、F-35最有可能以更好的隱形性,逼退對方預警機,一旦預警機退出戰鬥,空中預警權將會拱手讓給對方。

在中日摩擦的初期,美軍不太可能直接參加戰鬥,甚至實施調停。但如果美國要正式宣戰,需要國會的授權,只有在美軍戰鬥機被攻擊、國會授權開戰之後,美軍的F-22才會直接開火。

如果沖繩基地被中國火箭軍攻擊,美軍必定會參戰。在美軍直接的參戰模式之下,日、美如何實施協同作戰?近年來的雙邊演習已經可以看出若干思路。日美安保聯盟當年針對蘇聯的作戰模式應該依然會延續。

對火箭軍基地、中國空軍各機場的打擊,由美軍的B-2、B-1B、F-35負責。

在東中國海空戰中,F-22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最為優越的隱形性、超音速巡航速度快、新一代空對空飛彈的技術優勢,尋求與蘇-35S、殲-20的決戰。空戰演習中,一架F-22曾經「擊落」過12架第三代的F-15。

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35A也會扮演相同的角色,尋求與蘇-35、殲-20決戰。F-35A、殲-20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理論上F-35A的機動性不如殲-20。但F-35A的隱形性、武器性能、雷達航電系統的先進性都有一定的優勢。

圖:殲20隱形戰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