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跨年夜偷吃閨蜜!她默默地走了,而男友也GG了...

@ 2016-05-11

我的閨蜜是個HIV帶原者,我答應她會好好的保密,也因為她的病我時常照顧她而感情越來越好,也介紹了我的男友給她認識,有時候也會請男友幫我照顧閨蜜!沒想到還真的日久情深。

跨年夜閨蜜放假我加班,沒想到我可以請人代班,我買了堆紅酒宵夜回家一起慶祝,怎麼也沒想到....

你們就在我面前搞起來了...閨蜜不停放蕩的叫著,而男友不斷的說可以內射嗎?沒戴套真的好爽,還是跟你比較有感覺。

我男友也不知道我的閨蜜有HIV。

我默默的放下紅酒跟宵夜的走了

事後我發了賴到我們三人的群組

告訴他們我都看到了,也說閨蜜有HIV,祝你們幸福。

我就退出了。

愛滋病最早是於1980年代初期在美國被識別,早期的病人都是年輕的男同性戀者,因此愛滋病一度被稱作同性戀病,受到當時雷根保守政府的忽視。但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及有識的醫生與科學家的持續工作下,累積了信服性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愛滋病有一定的傳染性致因,同時,因輸血導致非同性戀者罹患病的病例逐漸增多,許多科學家開始調查此傳染性病原。

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專門研究逆轉錄病毒與癌症關係的法國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及其研究組於1983年首次從一位罹患晚期卡波西氏肉瘤的年輕男同性戀愛滋病人(首字縮寫LAI)的血液及淋巴結樣品中,分離到一種的新的反轉錄病毒;他們發現這種病毒不同於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而是一種慢病毒,他們將之命名為「免疫缺陷相關病毒」(Immune Deficiency-Associated Virus, IDAV)。大西洋另一邊,蒙塔尼埃當時的合作者,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美國生物醫學科學家羅伯特·加羅(Robert Gallo)及屬下也從一些細胞株系中分離到新病毒,並將之命名為「IIIB/H9型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 cell Leukemia Virus-IIIB/H9, HTLV-IIIB/H9);加羅小組首次於1984年在《科學》期刊發表論文,論證了這種新病毒與愛滋病的病原關係。

隨後加羅前往法國,提供HTLV-IIIB/H9以與蒙塔尼埃的IDAV (LAI)比較,結果兩株病毒是完全一樣的。本來雙方約定共同舉行新聞發布會,但已經知情的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DHHS)部長瑪格理特·海克勒(Margaret Heckler)緊急電召加羅回國,單方面舉行了新聞發布會。DHHS指示加羅儘速開發在血液中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技術並申請專利,以方便美國的製藥公司在全球銷售這一技術,加羅使用了這種HTLV-IIIB/H9病毒。法美兩國以及雙方的科學家為此有若干年的爭議與官司,一直無解;持續到1991年,雙方才達成某些程度的諒解。

1986年,該病毒的名稱被統一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以更明確的反映出病毒導致免疫缺陷而不是導致癌症的性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