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眾議院會議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批評前任民主黨政府對於中國政府船巡航釣魚島採取的政策「極度限制」,「這樣相當於對中國發出了錯誤的信息,甚至招致意外事件的發生」。日本輿論分析,安倍此言是指近日日本媒體所稱的「民主黨政權要求自衛隊艦艇在海上遠離中國巡邏船」。
路透社7日發文稱,中國政府船在中日爭議海域頻繁出現是一種「消耗戰」戰略,「日本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依然在爭議海域占據上風,但如果北京加強巡邏,這一局面將有可能會發生改變」。
安倍指示日本軍艦可接近到距中國軍艦3公里位置
安倍7日稱,日本在釣魚島海域「理所當然的警備、警戒手法受到極度限制」。《產經新聞》稱,安倍沒有解釋所謂「限制」的內容,稱民主黨之所以對自衛 隊作出限制規定,主要因為「擔心會同中國產生過度的摩擦。」《日本經濟新聞》稱,安倍還強調,已經在「內閣成立後就立即從根本上修改了前政權的方針」。
4日,《產經新聞》發表長篇報道稱,民主黨野田政權在釣魚島問題上採取了消極姿態,實施「不要刺激中國」的政策。文章稱,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 化」以來,中國海軍艦艇在該海域經常出現。為此,2012年10月3日,當時的首相野田佳彥、副首相岡田克也等召開內閣會議,要求海上自衛隊艦艇「不能接 近中國軍艦,必須保持15海里以上的距離」。
安倍政權上台後就發出了對中國政府船採取對抗措施的指示
但是這個距離目視困難,只能靠雷達監測,因此總是不能及時採取防止中國軍艦「入侵日本領海」的措施。報道稱,岡田發布了默認中國軍艦「入侵日本領海」的指示,同時在「領空侵犯」方面也要求日本方面「自製」。不過,這都遭到岡田否認。
《產經新聞》還稱,安倍政權上台後就發出了對中國政府船採取對抗措施的指示。據此,海上自衛隊的軍艦可以接近中國軍艦,保持大約3公里的距離,如果 發現中國軍艦有「侵犯領海」的趨勢,可以先行到有關區域進行阻止,艦載飛機也做好準備,一旦發現中國軍艦「入侵」便可緊急出動。
《印度斯坦時報》發自廣東的報道說,日本戰機攔截中國海監飛機幾小時後,命令世界最大的軍隊做好打贏「局部戰爭」的準備。
在法國《費加羅報》看來,中國飛機在這一天飛臨上空具有深意。文章認為,習近平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迄今不過幾個月,已表現出與前任不同的強硬作風,而一旦「鷹派」安倍上台,兩名新領導人間的博弈將格外令人矚目。
在英國《經濟學家》看來,也有學者淡化中國在爭議領土或海域上的行動,稱它們只是一個個單獨的事件,是外部壓力逼出來的,和新領導層沒關係。可能他們是對的,但中國應該對鄰國的負面反應有所擔心,除非中國不在乎,或者認為,「要是不能被愛,被敬畏也不錯」
在法國《費加羅報》看來,中國飛機在這一天飛臨上空具有深意
衝突可能存在已久,但危險性顯著提高的原因有好幾個。毫無疑問,總統會在第二個任期內發現,南中國海問題是東亞最熱點的議題之一。
首先,儘管有四個東協國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聲稱擁有斯普拉特利群島的主權,但從歷史上看,這主要是中國與越南的雙邊爭端。如今的形 勢全然不同,幾乎讓所有東協成員國都反對中國。這一點在今年7月顯露無遺:東協當時在金邊舉行外長會議,結束後未能發表正式公報。
原因是十個成員國未能圍繞南中國海問題和中國日益咄咄逼人的海上姿態形成共同立場。美國當時強調自己極為重視海上(當然也包括南中國海)的航行自由。
斯普拉特利群島位置示意圖
其次,金邊會議表明,東協國家正在努力提升本國的軍事(尤其是海軍)實力。引人注目的事態進展之一就是各國忙於購買。印度尼西亞打算在2024年之前購置十餘艘潛艇,它在2011年12月簽署了向韓國購買三艘潛艇的協議。馬來西亞將向一家法國-西班牙聯營企業購買潛艇。
越南將向俄羅斯購買六艘基洛級潛艇。新加坡已經購買了瑞典製造的潛艇。泰國打算購買六艘二手德國潛艇。菲律賓宣布,如果預算允許的話,也有意這樣做。形勢如今已經演變成為海上軍備競賽。格外危險的是,這些國家都不具有使用潛艇的經驗。
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6日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呼籲與中國進行外交談判溝通,解決釣魚島問題。岸田文雄稱,對於日本來說,中日兩國關係是最重要的外交關係之一,維護兩國的安定關係,不僅對於東亞地區的和平,對於世界的和平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