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上傳了在觀光小型飛機上拍攝的越南空軍基地的一組圖,在這組圖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越南空軍的蘇-30MK2V戰鬥機正在接受地勤檢修。從畫面上來看,至少可以確認這架蘇-30MK2V戰鬥機已經採用了越南空軍典型的迷彩塗裝。兩個垂尾中間的檢測口已經被打開,旁邊還有一輛黃色的車輛可能是充電或者充冷車輛,機頭部有穿藍色和白色服裝人員,有理由相信他們正在對機頭部位的裝備進行探討,那個部分可能是蘇-30MK2V的機頭設備的檢修口。
綜合研判這架越南空軍蘇-30MK2V戰鬥機已經具備了初步飛上藍天的能力,這可能是在進行試飛後的檢測工作。越南截止今年年底總共要裝備24架蘇-30MK2V先進戰鬥機,這些戰鬥機被越南視為掌上明珠和殺手鐧裝備,自然待遇也要高於平常戰機一等。說它待遇好,很大部分是來源於其身後水泥機庫所展示的內容,這種水泥機庫平時管制非常嚴格,你很難在越南空軍基地附近拍攝得到,畢竟它在基地深處。
越南屬於高溫潮濕多鹽的海洋氣候,所以現代戰鬥機的保養是個大難題,最有效簡單的辦法就是修建密閉的水泥機庫,安裝恆溫恆濕的環境控制系統,不僅可以確保戰機能夠得到充分的養護,還可以獲得對戰機的保護。尤其是加厚的水泥機庫也被稱為飛機堡壘,簡稱機堡。機堡除了留下飛機進出的空間,其出入口都有加厚的鋼板混凝土澆築庫門進行保護。整個機堡的建設都是由加粗鋼筋配合高標號水泥多次澆築而成,並且在上面要進行偽裝。如果有條件的國家都會修建靠山機堡,確保戰機可以藉助山體掩護獲得最大的保護。不過也有很多沒有條件的只能平地修建加厚的機堡,越南這個基地就是後面這種情況。
在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越南這個機堡實際上分為3個部分,畫面左端的7個看似是機堡的東西,實際庫門來看已經成為了附屬設備倉庫,例如挖掘機、航電車輛等都存放在哪裡。入口沒有開得像傳統機庫那樣四敞大開,僅留下車輛進出通道和加厚的庫門。中間那排7個應該是加強後的機堡,引人注目的是最左側這個全灰白色的機堡,應該是剛剛施工澆築完畢的,極有可能是畫面上這架蘇-30MK2V戰鬥機的新窩。也就是說這個基地最有可能駐紮蘇-30MK2V戰鬥機的就是這7個機堡,最大駐紮數目也就7架。前面還有4座機堡沒露出來,常理推斷也應該有7個,但是看不清具體的機型,按照越南中隊的配置一個基地有7架蘇-30MK2V戰鬥機已經是相當不易的事情,前面這7個應該是搭配的蘇-27,蘇-22還有其他輔助機型,畢竟越南還有一些巡邏機和教練機。不過這些機庫可能不是機堡,而是普通的拱形停機坪。雖然從畫面上不容易分辨,可從進出口通透性和保護措施來看,應該不像是加固後的機堡。
不過這種機堡的修建在二戰時或許會有效果,但是在現代等於是活靶子!尤其是在具備先發打擊第一波打擊能力的中國空軍和海軍面前。根據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的經驗,擊穿機堡需要使用GBU27/GBU24穿甲型雷射制導炸彈,不過體積大,單機最多只能掛2枚,摧毀效率不高。於是戰後美軍專門開發了小直徑鑽地炸彈GBU-39專門針對這種目標發動遠距離打擊。中國現在也裝備了類似產品CM-506KG機載靈巧彈藥。彈藥全重150千克,最大射程可達130公里,完全具備對這類機堡的摧毀能力,依靠中國空軍蘇-30MK2的掛載能力,一口氣能掛在12枚左右,2架蘇-30MK2就能毀滅這樣的14個機堡群。
越南的空軍建設思路上一直在取巧,以為有好飛機配合遠程飛彈就能對中國軍隊有了威懾。實際上越南空軍基礎設施根本跟不上。如此處心積慮的修建這些機堡,以為能夠逃避類似二戰那樣的第一波打擊,殊不知現代空戰早就擺脫了那種地毯式轟炸模式。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舉措實際上透露出來的是越南軍隊自身作戰思想的落後,最終的結局只有飛機還沒起來,已經被炸毀在自認堅固機堡中了!更不要中國還有東風-16地對地飛彈配合鑽地子母彈,專門針對這樣的機堡發動毀滅性打擊!越南空軍的最終命運,只有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