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小學部的中文課,上到第二節,突然有一個女生舉手,說要講自己很久以前,差點被車撞死的故事。
這是一個平常上課專注認真的孩子,卻講起跟上課內容無關的話題,突然之間,我意識到她可能需要釋放。一般來說,我上課是有進度的,不會讓孩子們漫無目的說話發表太久,會適度收住他們想表達自己全部的慾望。
但是,昨天我直覺情況是不一樣的,當這一個女孩講完自己恐懼的經歷之後,所有小朋友竟然都紛紛搶著舉手,分享自己跟親人曾發生過的受傷、意外經驗。
我就把剩下所有的時間留給他們,讓他們每一個都好好說,慢慢說。
他們分享時,我注意到兩件讓我很驚奇的事情:首先,孩子們並沒有哭泣悲傷,他們是笑著分享他們人生中經歷過的驚險時刻。其次,我發現我們班上曾經關係最緊張惡劣的兩個學生,竟然在這一個分享受傷經驗的那一刻,彼此大笑傾聽對方,接納對方。
這兩個學生,一個是班上最活潑用功、學業成績優秀的女生,另一個則是沉默寡言,只喜歡獨自畫畫的男生。在這一刻,他們竟然和解了。
還記得那一位上課只埋頭塗鴉的天才男生嗎?
我教他的第一個月,來自的壓力並不是家長也不是學校,而是班上的同儕。
因為這孩子完全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跟同學打交道,所以上課分組活動完全無法參加,任何成績都是掛零。
我看了這孩子的素描,知道他的天分,所以儘量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給他一個安心創作的環境,但是沒想到,引起班上其他同學的妒忌,其中最生我氣的,就是那一個聰明活潑的女生。
她好幾次氣呼呼地直接在全班面前,當然也在那一個男生面前,對我大吼:「老師您應該要懲罰他!這一個人從來不專心上課,功課也不寫,您為什麼要包庇他!」
「你聽我解釋,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試著讓她冷靜。「你下課的時候,我再跟你好好說。」
「我還有課!我討厭您!真是一個偏心的爛老師!」她氣憤地走掉了。
就這樣長達好幾個月。
我夾在兩個學生中間,一邊讓憤怒的學生罵我指責我,讓他們發泄心中的負面情緒,一邊也跟這一個愛畫畫的孩子談。我都是找下課零星的時間,話不用太多,只需要讓他們感受到,我陪他們這一段。
很多人都說,教育是陪孩子快樂地成長,讓他們做一個成功有用的人,但是,在我實際的教學生涯里,我是花很多很多別人眼中無意義的時間,去陪伴他們面對當下那心裡頭各種負面情緒的,而快樂的時候,其實很少很少。
就像我從不會跟那一個美術天才兒童談到我對他未來成功的期待,因為那太遙遠也太沉重,我只希望他們能自己學著面對、體會自己每一刻真實的存在,而那可能是沮喪的,迷惘的,被放棄的,被世界遺忘很久很久的。
所以,我不擔心李開復說,教師這一個行業,是否被機器取代。
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有可能會被取代,沒有人能走過太多太多的永遠,所以我並不在意是否被人超過。
但是,我只希望將目光放在自己的原點,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讓他們尋找自己與世界情感的連結,就夠了。
原文來自:黃世宜 (面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