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敘利亞又乾了件讓世界人民驚掉下巴的事

@ 2016-05-10

眾所周知,在中國人眼中,俄羅斯是妥妥的「戰鬥種族」,然而,大家卻忽視了俄羅斯另一個讓人嘆服的種族天賦——藝術。所以,俄羅斯恢弘的戰爭史,是自帶BGM(背景音樂)的。這一次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僅僅留下轟殺IS的畫面是不夠的,於是,我們看到了以下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

今年3月,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軍隊的協助下,終於從IS奪回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帕爾米拉(Palmyra)。 然而,已經被「伊斯蘭國」武裝占據十個月之久的古城遭到了嚴重破壞。帕爾米拉曾是「絲綢之路」上著名的商業大都會,1980年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神廟、古墓、柱廊等遺蹟聞名於世。讓人痛心疾首的是,古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壯觀的神廟——巴爾夏明神廟慘遭損毀,守護古城的83歲考古學泰斗哈立德·阿薩德(Khaled al-Asaad)被「伊斯蘭國」斬首示眾,帕爾米拉的悲劇震驚了世界。 可以說,今天的帕爾米拉象徵著人類文明被戰爭和極端勢力的摧殘,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又一道傷疤。如何撫平古城的傷痛,牽動著文明世界的心。於是,俄羅斯人以他們對戰爭特有的理解,敲響了喚醒古城生命的第一個音符。

前天,聖彼得堡知名樂團——馬林斯基劇院(Mariinsky Theatre)交響樂團來到這座古城舉辦演奏會。

俄羅斯派出了堪稱最豪華的陣容:由俄羅斯普京總統的親密友人、被稱為俄羅斯音樂沙皇的瓦列里·捷吉耶夫(Valery Gergiev)指揮,演奏巴哈、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及希契德倫(Rodion Shchedrin)多首名曲。與普京有私交的大提琴家羅爾度金(Sergei Roldugin)也在這個羅馬露天劇場進行獨奏演出。

當地居民和敘利亞官兵,還有很多被派到當地協助敘利亞政府軍執行掃雷任務的俄羅斯士兵都到場欣賞演出。

這場演奏會被形容成是對摧毀帕爾米拉古城的IS殘忍暴行的示威,要知道,這裡曾是IS的刑場,大規模地處決IS組織的反對者。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了莫斯科城下的掩體中,紅旗歌舞團冒著炮火演奏的《神聖的戰爭》,瀕死的波羅的海圍城中,響起的《列寧格勒交響曲》。

其實世界不應該對此有什麼驚嘆,這個世界上如果說哪個國家最善於用音樂表達戰爭,那麼非俄羅斯莫屬,俄羅斯人又一次用只屬於他們的浪漫,向全世界強力輸出自己對於參與這場戰爭的解釋:文明戰勝野蠻,正義戰勝邪惡。 就像音樂會開始前,俄羅斯總統普京透過電視台轉播發表致辭中所說:「我們希望音樂會將象徵帕爾米拉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新生,也是現代文明擺脫國際恐怖主義苦難的標誌。」

BBC評論稱,在帕爾米拉這樣的地方舉辦音樂會,俄羅斯希望讓全世界看到他們對敘利亞做出的積極貢獻:給這個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拯救了這個古城的歷史遺蹟。莫斯科方面希望這場音樂會可以加強傳遞這一信息。 毫不意外,西方國家仍然對俄羅斯的目的保持質疑態度,比如英國外交部長Philip Hammond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場音樂會只是試圖轉移受難的敘利亞百姓的注意力。 然而,對於這場戰爭道德制高點的爭奪,就說服力來講,高下立判。 附普京致辭全文: 「 「感謝你們大家在帕爾米拉古羅馬劇場——這個從ISIS魔爪中解放的古城舉辦今天這場了不起的人道主義盛事,我將視其為感激、紀念和希望的象徵。感激那些不惜自己生命與恐怖主義鬥爭的人,紀念所有死於恐怖主義的人。我們希望音樂會將象徵帕爾米拉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新生,也是現代文明擺脫國際恐怖主義苦難的標誌。 任何在反恐行動中的勝利,都應被毫無例外地視為共同勝利。所有死於恐怖主義的人,應該被認為是全人類的損失。只有擁有這樣的態度,才能在面對邪惡時取得勝利。 今天的這場音樂會對所有人來說都非常不便而且十分危險,畢竟你們在一個仍處於戰爭中的國家,而且距離恐怖分子又那麼近,因為你們的自身強大力量和勇氣,這場音樂會才得以進行。非常感謝在座的每一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