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用雷射炮打掉三萬公里外衛星!外媒稱這並非科幻

@ 2016-05-10

在中國很多創紀錄的事情都被稱為放衛星,這體現了中國人的兩彈一星情結是根深蒂固的。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洲際飛彈和人造衛星。原子彈和洲際飛彈的成功,令世界任何軍事大國都不敢對中國實施核恫嚇。而人造衛星,不但為中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也在中國的經濟民生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都會記住這一天,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那麼人造衛星對於軍事大國的意義有多重大呢?美國軍事專家近期說了實話。他們指出,在冷戰結束後的前二十五年,美國的常規軍事力量是無可匹敵的,而這主要歸功於衛星給美軍帶來的戰場優勢。但是現在這樣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除了老戰略對手俄羅斯太空戰能力的復甦,中國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晉身為世界太空開發利用大國。目前中國已經啟用世界第三個衛星定位系統(北斗),而五年後這個系統將徹底被完善並與GPS相比媲美。 更重要的是,中國繼美俄之後獨立完成了太空人的太空探索,並啟動了更加複雜的月球登陸計劃。這體現了中國發展太空戰能力的基礎已經相當堅實,未來數年中國最務實空間站計劃將會加快進行。如果美歐不能對國際空間站成功延壽,那麼到時候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世界唯一的空間站平台。有美媒擔心中國會將獨立完成的空間站實現太空武器化。

美國《新聞周刊》雜誌網站近期文章通過一部軍事科幻小說的場景,對中國太空武器站和雷射武器表示出擔憂。文章描述稱,在距地面200英里的空間站,中國太空人利用雷射炮瞄準了三十多顆美國衛星,對於美軍幾乎所有通信及監測活動而言,這些衛星都是至關重要的。在中國人這樣做以後,在這個新世紀的新戰場中,美國的技術優勢已經徹底退化,與數碼時代之前的二戰時期相差無幾。 軍事評論員高峰稱,這部名為《幽靈艦隊》的科幻小說的兩位作者並非一般的科普作家,他們分別是,美國「新美國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皮特·辛格和「大西洋理事會」未來戰爭項目主任阿古斯特·科爾。也就是說這部小說與其說是科幻小說,還不如說是一部智庫級的前瞻性分析報告。而隨著中國從2007年開始成功多次進行飛彈反衛星試驗,上述小說里的雷射炮打衛星已經並非遙不可及的科幻情節。

中國雷射武器的研製最早始於1964年3月,但取得較大的進展則是在改革開放以後。1986年3月,面對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挑戰,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中國果斷決策,於1986年3月啟動實施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旨在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堅持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術研究發展為重點,統籌部署高技術的集成應用和產業化示範,充分發揮高技術引領未來發展的先導作用。而雷射技術則是863計劃中的科目之一。 德媒稱,經歷30多年發展,中國的超強功率的固態雷射器是世界一流,用它發射的雷射束可在3千公里的距離獲得每平方厘米35K焦耳能量密度,此能量密度比攻擊飛彈所必需的破壞閾高出近1個數量級以上。以此粗略推算,中國的攻擊雷射雷達有效殺傷力超過3萬公里。這得益於中國科學家在2.2兆瓦級超強功率固體雷射器以及每秒30萬千米速度和智能控制環這兩項關鍵技術的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