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上黃黃的有口臭」不是牙齒刷不乾凈!是因為你的身體太濕...去除體內濕氣只要一碗...

@ 2016-05-10

最近天氣反覆變化, 導致我們的身體健康受著很大的威脅, 動不動就生病, 你知道嗎?這都是我們的身體體內濕氣重的原因, 感興趣的趕緊來看看吧。

人們常說女人是水做的, 五臟之中, 脾胃主水, 濕氣一多, 便會影響脾胃的功能, 讓人體產生內濕, 出現舌苔厚膩、臉色晦暗、四肢沉重等症狀。 此外, 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

流清鼻涕等表現, 所以祛濕健脾, 是春夏季女性的一個重要課題。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 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 如果身體濕氣重, 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 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保養,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濕氣究竟是怎麼來的吧。

濕是如何形成?

人體內的濕, 大都由兩個方面造成的

第一是經絡不通。

經絡不通, 大都是因為過量食用垃圾食物。 由於垃圾食物中, 含有人體無法合成以及代謝的添加劑, 雖然含量很低, 可如果恆久食用, 就會在體內形成積累, 到了一定程度,

我們體內就會形成垃圾聚積, 障礙我們經絡的暢通。

第二是身體內陽氣不足。

陽氣不足, 多是因為喜食冷飲, 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 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同時, 猛吹空調也是造成經絡不通、陽氣不足的重要原因。

特別是炎熱的夏天, 外界酷熱, 大自然本是讓我們在這個季節蒸騰一下, 出出汗, 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垃圾代謝出來, 但我們空調一吹, 我們的自然代謝便已紊亂, 長期以往, 體內濕氣便日積月累。

「千寒易除, 一濕難去。 濕性黏濁, 如油入面。 」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 與熱在一起叫濕熱, 與風在一起叫風濕,

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 濕邪不去, 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 無法發揮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其實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知道了濕氣是怎樣來的, 就一定要明白濕氣重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 只有明白了其中的利害, 才能更好的預防和治療。

濕氣重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1、濕氣太重讓你眼腫舌大

濕氣重症狀:早晨眼皮腫, 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確認是否脾濕, 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態。

健康人平時可以養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 對照一些中醫舌診的圖片, 就可以發現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 在春夏季, 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 面色晦暗, 發黃。

2、濕氣太重讓你食欲不振

濕氣重症狀:到該吃飯的時候, 沒有飢餓的感覺, 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 土很容易吸水, 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 自檢脾胃功能, 就能發現你是否脾濕。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們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水液,

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 為細胞新陳代謝提供能量。

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 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 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 有較強的飢餓感, 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 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也是脾濕的徵候。

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情況, 也有很多人經常不以為意, 但是, 小編建議遇到這樣的情況, 最保險的就是立即去醫院檢查一下, 是不是濕氣重了。

3、濕氣太重讓你工作沒精神

濕氣重症狀:有胸悶的感覺,

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 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 好像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睏倦, 有時記憶力減退。

古人說「脾氣一虛, 肺氣先絕」, 說明脾與肺的功能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脾氣虛到一定程度, 肺金失養, 就容易出現短氣、少氣懶言, 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4、濕氣太重讓你發胖

濕氣重症狀: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 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 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

濕氣重的人, 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 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徵, 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5、濕氣太重讓你大便稀噠噠

濕氣重症狀: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或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確認是否脾濕,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樣軟硬適度的條形。而如果外形軟爛、黏膩的大便就是脾濕的表現,說明身體消化功能異常。體內濕氣過重時,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帶量多,也是濕氣的顯現。

為什麼現代人一病起來就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導致病總好不了,甚至產生了好多疑難雜症。治病就要去根,病的根源就是人體內的濕氣,想辦法去濕氣才是最有效的治病方法。

祛濕首選紅豆薏米

如果世上有一種藥,又能當飯吃,還能當茶喝,不僅美容養人,還能解決大問題。它們一是薏米,一是紅豆。

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裏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熬薏米紅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裡一直熬,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爛,很浪費火或電,搞不好還會把水燒乾,造成糊底。所以建議煮之前,預先用水泡上3小時。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湯裡。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這湯看似簡單,功效可非同小可。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裡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不要以為是水腫,現在的人,10個裏面起碼有5~6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

祛濕性很好的紅豆薏米粥,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所以,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記得:紅豆薏米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

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祛濕,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

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