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遇見真正的生活美學
如果說台灣的偶像劇我們已經不再看了,
流行歌也聽得少了,
電影就更不用說了,
連總計康熙來了都「駕崩」了.....
然而,台灣還有一個容易
被人們忽視的重要領域,
非常值得研究——文創。
小清新真的不能拯救世界,
可是當小清新變成產業,
變成一群人的飯碗的時候,
好像也挺有意思的。
台灣的書店、美食、咖啡館、
動漫產業、傳統表演......
台灣的文創產業一個個看下去,
驀然頓悟:創新也並不一定
非要張牙舞爪。
經濟轉型
台灣文創產業源頭
追溯台灣文創產業的源頭,也是來自於台灣經濟的轉型。在台灣經過上世紀70-80年代亞洲四小龍時期高速發展之後,高科技代工產業開始轉向衰落,台灣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經過10來年的發展,台灣文創產業形成了五大支柱:動漫創意;精緻農業創意;新媒體產業創意;現代陶瓷業創意;產品設計創意等幾大類。
每個細分的業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產業升級和聚變,一個個精彩的文創項目也就因此呈現出來。
情感營銷
台灣文創產業的核心
台灣的文創產業,其實是打動人心的情感消費。台灣《遠見》雜誌曾對文化創意產業做過問卷調查,當問到台灣的文創產業中哪個最有潛力壯大並走向世界,35.6%的民眾選擇了創意生活產業,排名第一。
誠品書店
台灣一代文創人的領頭羊
誠品書店之於台灣,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表。這裡有大量的書籍、有生活零售產品、有餐廳、有咖啡館,文化生活的一切都是誠品的。
這個堅守20年才逐步做強的品牌,背後的本質是堅守人文理想的情懷。如今以書店為核心的全新一代文創商業購物中心已經成為內地頻繁效仿的經典模式。
文化創意園
台灣文創產業孵化器
我們接觸的台灣人,都不大知道何為孵化器,但他們的文創產業園,早就真真實實的具備了孵化器的功能。
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台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
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台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
咖啡館、畫廊、餐廳、酒吧、生活美術店鋪等全新的商業業態的植入,引起了市民的廣泛情感共鳴,給改造後的廠房空間裡煥發出勃然生機。
台灣美食
締造真正的生活家
從李安拍的著名台灣電影《飲食男女》,再到《悲情城市》里的九份老街,台灣美食早已風靡大陸。每一個特色餐飲店鋪都能構成客流的發動機和引爆點。
優秀的台灣餐飲店,其對餐飲的理解已經上升到工藝美學層面,即講究美食的營養口味,又講究美食空間的儀式感的塑造。
台灣咖啡館
都市青年心靈棲息地
咖啡館在台灣,與其說是一個休閒平台,更不如說是一種青年群體的心靈棲息地。許多台北青年最大的夢想,就是開一個特色咖啡館。
在一個有書店、有美味咖啡、精品美食的咖啡館裡體驗現代時尚生活的樂趣,會客訪友,孕育出獨有的精緻脫俗的咖啡館文化。
動漫與場所營造
吸引年輕人的情感共鳴
動漫文化是台灣文創產業里最有特色的組成部分。在台灣,與大陸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個商業角落裡流淌的動漫基因。
動漫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當人們的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吉米式的勵志的、有情懷、充滿人生感悟的動漫作品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共鳴自然油然而生,從而為台灣社會平添了濃濃的人情味。
表演類文創
將傳統人文藝術融入現代時尚
文化的最高形式是藝術。大眾的生活中,還需要藝術的點綴。台灣的藝術表演市場同樣發達。
台灣知名作家白先勇製作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讓崑曲這個走進博物館的傳統藝術吸引了大批時尚青年;
林懷民的雲門舞集以西方現代舞蹈為基礎,融合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如書法、寫意等形式,開創了一個世界舞蹈新美學。
台灣農業及民宿
農業與旅遊的疊加效應
精品農業是台灣具備世界水平的產業門類。台灣最具創意的不是將農業做成褚橙這樣的精細產業化的模式,而是將農業產業與旅遊產業有效結合,發動民眾創新的力量,將農場改造成親心可人的家庭親子旅遊目的地,從而形成疊加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不同於傳統酒店,台灣的民宿因親民、評價,獲得大眾市場的喜愛。在旺季,幾千家民宿酒店全部訂滿。因此,特色民宿產業的發達也構成了台灣文創產業的一個重要特色。
以地方特色來說,像宜蘭的民宿強調田園鄉村主題,墾丁則以南洋異國休閒風為主題,花東民宿強調原住民文化的奔放與山海相遇的激情,台北九份的民宿以礦山小鎮懷舊為主題,澎湖民宿以離島度假、水上娛樂為特色,苗栗縣南莊鄉的民宿則散發著濃郁的客家風情。
小清新沒辦法拯救世界啊,
偶爾世界還是需要點小清新,
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