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的天天因為氣管異物,呼吸困難去醫院就診,經檢測,發現患兒氣管內有玻璃碎片,原來是天天這兩天拉肚子,媽媽給孩子喂藥孩子不吃,天天媽便採用,強行灌藥,灌藥的時候孩子哭鬧掙扎,天天媽用勺子直接在藥瓶里加水攪拌,一著急力道大了,就弄出了碎片。
喂藥的時候,天天的頭動來動去,天天媽硬是固定住孩子,把藥喂了下去。吃完藥,天天非但沒停止哭鬧,還嗆咳出鮮血,臉都憋紅了,張著嘴,呼吸困難,看著孩子不對勁,急忙把孩子抱到醫院。若再晚點送醫,孩子可能就危險了,天天媽一想起來就後怕。
其實對於1--3歲的幼兒,喂藥時不建議採取強灌的方式,因為幼兒易哭鬧,若強行喂藥,哭鬧中可能使藥液誤吸入氣管,引起咳嗽,還可引起肺部氣管、支氣管感染;若藥粒較大,誤入氣管,可使氣管堵塞,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給孩子喂藥不應該是一個大人使用蠻力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鬥智斗勇的過程,為了能順利喂藥給孩子喂藥需要很多「營銷」手有段,試試下面這些竅門。
1、選擇符合寶寶口味的藥。
同一種藥可能會有很多種不同的口味和形式,選出最符合寶寶口味的那一種,合口味的藥會比較容易下咽。
2、讓舌頭麻木。
吃藥前,先給寶寶一根冰棒,讓他吸一會兒,這樣能讓他的味蕾變得麻木。
3、試試神奇的藥糊糊。
大部分寶寶喜歡喝藥水,但如果你的寶寶容易吐藥,或總是把藥水噴得滿地都是,問醫生是否可以給你開咀嚼藥片。把藥片用勺子碾碎,加一兩滴水,調成很稠的藥糊糊。把一點藥糊(約指尖大小)送進寶寶的小嘴裡,他不費力氣就能吞下去。咀嚼藥片味道一般會好些。
4、臉頰口袋法。
這是我們家對付吐藥高手的喂藥秘方。要保證把藥放在伸手可及的範圍內,在開始之前,要把一切準備好。把寶寶抱在懷裡,讓他的頭枕在你臂彎里。用手圈住他的臉頰,用同一隻手的中指或食指拉寶寶的一側嘴角,做成口袋形。用另一隻手趁機把藥送進寶寶嘴裡。這樣可以使寶寶的嘴巴保持張開,而頭部固定不動。最好的是,你拉著寶寶的面頰,他就沒法再往外吐藥了。維持這個姿勢,直到把藥全部喂完。
5、善用偽裝術。
你可以把壓碎的藥丸埋在三明治的果醬或花生醬里,或是用少量牛奶、配方奶粉或果汁混著喝。儘可能讓藥的味道變好,而用不著哄孩子說藥是「甜的」。我甚至曾把咀嚼藥片放在冰激凌三明治里給孩子吃。
6、使用輔助工具。
淺淺的藥用塑料茶匙(有刻度,藥店有售)比普通的茶匙好用。為了讓寶寶吃乾淨,在你從寶寶嘴裡抽出茶匙時,在他的上唇上抹一下。有刻度的藥用滴管可以插進寶寶嘴裡,是很好的喂藥工具。一次滴幾滴藥液,滴在臉頰與牙齦之間。有些寶寶喜歡用很小的塑料杯喝藥,這也可以避免浪費。
7、定位要准。
不要去碰寶寶嘴裡敏感的部位。舌頭尖端和中央部位是味蕾比較集中的地方。口腔內上部和舌根是容易引起嘔吐的敏感區域。最好的地方是牙齦和臉頰之間,一直延伸到嘴巴後部的區域。
8、扣住小逃犯。
乍一聽有點刺耳,但如果你的目標是讓寶寶把藥吞下去,這種方法就有用。讓寶寶平躺在地上,你也坐下來用兩條腿固定寶寶的頭,用大腿固定住他的胳膊。如果寶寶想踢,就壓住他的腿。寶寶的,頭部是固定住的,所以你的兩隻手都可以自由活動,想怎麼喂就怎麼喂。
如果寶寶拒絕吞藥,想吐掉,你可以輕輕地捏住他的鼻子,這會使他把藥吞下去。要用平和、溫柔的語氣對孩子說話,要讓他知道你不是生氣或想用這種方法懲罰他。還有,如果你自己接受不了,就不要這麼做。但有時候沒有別的選擇——藥心須得吃下去。
那麼如果寶寶吐藥怎麼辦呢?
大部分藥在吃下去30一45分鐘內會被腸道吸收。如果這段時間內寶寶並沒有吐藥,就沒有必要補吃。如果吃進去立即開始吐,就得再喂一次。但對於劑量需要特別精確的藥就不行了,如某些治心臟病和哮喘的藥。如果寶寶在服用了抗生素之後10分鐘就開始吐藥,那就要再服一次。
有時候寶寶太虛弱了,藥怎麼也咽不下去,吃進去就吐出來,你不知道該怎麼辦。這種情況在吃退燒藥,比如撲熱息痛的時候很常見。這時你可以請醫生換成栓劑形式的退燒藥。
如果你的寶寶非常虛弱,沒法把抗生素吞下去(太虛弱咽不下去,或嘔吐太多留不住),說明寶寶可能病情加劇,應該打電話給醫生。通常情況下,注射一次抗生素就可以讓寶寶恢復到能口服用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