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廖夫
白刃戰是一種最古老最殘酷的戰鬥方式,現代軍隊的士兵已經很少聽說過或體驗過殘酷的白刃戰,以至於在很多軍隊都取消了冷兵器訓練。近兩年解放軍曾連續報道,中國軍隊在基層部隊普遍恢復了刺殺訓練,提高了幹部戰士刺刀見紅、爭強好勝的尚武作風,激發戰士有我無敵、血戰到底的勇士精神。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多年的軍備廢弛,外加部隊存在表演化和片面崇拜西方軍隊的思潮,曾經作為我軍戰鬥作風優良傳統的刺殺訓練,一度取消。直到2009年,解放軍頒布了新作訓大綱,規定特戰特偵和武警等一些部隊,可將刺殺訓練作為必訓科目,其他部隊為選訓科目,刺殺訓練才又重新回到正軌。新大綱施訓七年來,有越來越多部隊主動把刺殺列入必訓科目,革命軍人爭強好武作風正迅速回歸。從近幾年練兵實踐看,恢復刺殺訓練作為必訓科目,很受官兵歡迎,證明刺殺訓練仍是我軍的一項好傳統,不能丟棄。
人民軍隊從1927年成立那天起,就異常重視白刃戰。射擊、投彈、刺殺、爆破和土工作業並稱為"單兵五大技術",是我軍步兵戰術的基礎,幾十年來在各級部隊都得到高度重視。
過去戰爭年代,缺乏武器彈藥的我軍更是把刺殺作為戰鬥基本功,從紅軍時期開始,白刃戰就是我軍重要的克敵手段。由於長期以來缺乏武器彈藥,為了提高短兵相接的本領,解放軍的刺殺技術訓練被提升到了一個非常高度。例如抗戰期間,初期對陣日本軍隊時,八路軍的刺殺還處於下風,這時剛剛經過長征的八路軍,武器裝備大多數已經不堪使用,步槍仍以老式的「漢陽造」和其他的雜式步槍為主,據八路軍第120師參謀長周士第在日記中曾記載,全師裝備4092支步槍,但只配有117支能夠正常使用的刺刀。在很多情況下,八路軍戰士在白刃戰中仍然使用厚重的大砍刀。
大刀的精神價值大於實戰價值,在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上,最後一次大規模使用大刀,是在1939年的第一次長沙會戰期間,劉汝明的68軍大刀隊以肉搏殲滅日軍300人,但隨後遭到日軍毒氣襲擊,中毒達400餘人。儘管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都嚴重缺乏步槍,但1939年以後正面戰場上的肉搏戰中,國民黨軍隊幾乎全部改為使用刺刀。
刺刀雖然屬於冷兵器,但批量製造仍然需要較高水平的機械加工工藝,刺刀駐筍及卡環的加工精度要求高,都要求與槍身緊密結合,所以刺刀不太可能在鐵匠鋪里依靠原始的手工打造出來。儘管很多文學作品極大的誇張了中國式砍刀的戰績,根據戰史的統計,中國軍隊使用砍刀,仍無法抗衡日本軍隊三八式步槍的槍刺。抗戰中後期,八路軍學習日本軍隊的刺刀技術,加以改進,經過數次整訓,在抗戰末期八路軍指戰員已經可以應付各類白刃戰,刺殺技術和白刃戰水平已經超過日軍。
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在《1946 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一文中曾明確指出:「練兵項目,仍以提高 射擊、刺殺、投彈等項技術程度為主,提高戰術程度為輔,特別著重幹練習夜戰。「從此中國軍隊就被世人稱為「人人都能拼刺刀」的部隊,戰場上刺刀的寒光令敵人膽戰。以至於有了這樣一首唱者激昂聽者震撼的軍歌:「拼刺刀,看誰拼得好,當兵保衛祖國練好這一招,上了戰場,和敵人來個血戰,緊要關頭就要和他拼刺刀。嘿,殺!……」
2014年12月,北海艦隊在某訓練基地靶場隆重舉行新兵入伍訓練結業典禮,20個方隊的2000餘名新兵接受檢閱,展示實戰化訓練成果。戰士們都配備了新式刺殺訓練護具。
建國後中國軍隊進入正規化建設階段,但也始終高度提倡刺刀見紅的精神。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派出了擅長格鬥的廓爾喀部隊和錫克部隊,這兩支部隊曾被西方軍隊吹噓為白刃戰天下無敵,其兇悍善戰的形象,令敵人聞風喪膽,被外界譽為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僱傭軍。
實際上,從1949年以來,廓爾喀士兵多次敗於解放軍手下,先是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使用白刃戰多次拼殺英軍的廓爾喀士兵,砍瓜切菜一樣。後是在中印邊境,1962年11月,解放軍切斷西山口至邦迪拉的公路,使南逃的印軍第62旅落入我方埋伏圈,急於逃脫的印度士兵與我軍展開過慘烈的白刃戰,此戰印軍的戰鬥精神被解放軍徹底打垮。
小帥哥很帥氣吧,這就是當年被我軍砍瓜切菜一樣數次打垮的廓爾喀僱傭軍。
解放軍與台軍的刺殺動作對比,上圖為2014年7月22日,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來自河北張家口大三學員陸海鵬進行刺殺操訓練,這是裝甲兵工程學院的光榮傳統,這麼多年一直保持——要當坦克兵,先要當步兵!
下圖是台軍的刺殺訓練,看上去台軍槍刺訓練的身段最銷魂。適合健身會所開展"台式有氧槍刺操"課程,減脂又塑型,看上去像是為職場白領量身定做。而解放軍的動作則有些土,光有殺氣,不夠洋氣。
刺殺訓練在大部分西方軍隊也已經取消,美軍在2010年正式取消刺殺訓練,代之以拳擊和自由搏擊等對抗訓練。根據美國國防部公布的陸軍戰史顯示,美軍的最後一次白刃戰是在韓戰時期,美國陸軍組織過一次步兵排規模的「刺刀衝鋒」,從那以後美軍再也未用過刺刀進行過任何形式的「白刃戰」。此後的歷次戰爭中的美軍士兵雖然每次都帶刺刀上陣,但僅僅把它當作開罐頭的工具而已。
但是2004年伊拉克戰爭的一次戰例,卻標誌著白刃戰在現代戰場上仍有用武之地。2004年5月,在伊拉克巴斯拉市郊,一支20名英軍組成的巡邏小隊突然遭遇一百多名什葉派民兵的伏擊。英軍指揮官在援兵尚未到達、彈藥即將用完之際,果斷命令士兵上刺刀,與武裝分子展開「白刃戰」,英國兵衝過100多米的開闊地跳進民兵據守的塹壕,使得什葉武裝立刻士氣崩潰,英軍憑藉白刃格鬥就消滅了35名民兵武裝,而英軍自身僅3人受傷。這一戰例已被美國海軍陸戰隊視為組織刺殺訓練的經典案例,也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美國陸軍取消刺殺訓練後,仍堅持白刃格鬥訓練的理由之一。
英國L85A1自動步槍的刺刀,多功能刺刀用不鏽鋼鑄成,筒形中空刀柄可插在消焰器上,刀體位於刀柄右側,貫通式的刀柄設計即使安上刺刀後也能開槍。取下時則是格鬥用的匕首,刀刃後部有排齒,用以切割繩索;刺刀與刀鞘配合可剪斷電線;刀鞘內裝有鑲嵌碳化鎢的鋸條,能鋸鋼鐵等多種材料。很奇葩的設計。
外軍的研究顯示,在步兵的近距離突擊時,白刃戰仍然具有很大的優勢,有人認為可以為士兵配備手槍,用於近距離作戰。但是在戰場上,手槍要想命中跑動中的敵人,很不容易,有統計顯示,手槍的實際交戰距離都不超過15米,80%以上的手槍交火發生在8米以內,所以在戰場上,手持步槍上刺刀的戰士可以在幾秒鐘內就突進到敵人面前,大多數使用手槍對射的敵人都不會準確命中目標,這時刺刀已經刺入敵人的肚子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