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就接到了一位帶著哭腔的媽媽的電話,她的寶寶在夜裡頻繁醒來,她聽家裡老人說一種小孩夜裡哭鬧實在太厲害的話就「讓他哭吧」的方法,她說:「昨天晚上我試了這種方法,根本沒用,今天早上我跟寶寶都快要崩潰了。我是不是一個壞媽媽?我感覺非常內疚。」
中國老一代遺傳下來的育兒方法,孩子晚上想哭多久就哭多久,哭累了就自己睡著了,慢慢的他們就會學會自己入睡,是的,寶寶最終會因為勞累而自己睡著了,但是大家可知道這樣的代價有多高?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曾調查過300位媽媽,我們問的一個問題是:「關於夜裡寶寶醒來時該怎樣做,你們從朋友和親戚那裡得到過什麼建議?"最普遍的建議是:「讓他哭吧,一會 兒就好了。」我們也問了媽媽們覺得這個建議如何,95%的媽媽回答說:「感覺不怎麼好,不太對勁。」我們的結論是:95%的媽媽不可能都是錯的,媽媽們聽到的建議與自己的感覺之間確實存在著矛盾。
寶寶的哭是為寶寶的發育和父母的成長而設計的,寶寶哭的時候,流向媽媽胸口的血液量會增加,同時媽媽會產生一種想要抱起寶寶、給他喂奶的強烈慾望,沒有其他任何一種信號能像寶寶的哭聲一樣激起媽媽如此強烈的情緒波動。這也就是為什麼媽媽們經常說:「我就是不忍心聽寶寶哭。」所以這個 「讓他哭吧」的育兒方式甚至違背了媽媽最基本的生理反應。
堅持這種「讓他哭吧」的方法,媽媽破壞了對自己和對寶寶發出的信號的信任。她也降低了自己的敏感性,不敏感的媽媽最容易出問題。寶寶不再信任媽媽,對媽媽安撫他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同時也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影響媽媽來安撫自己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他可能還會感覺自己是一個投有價值的人。
敏感的父母們說,他們到那些讓寶寶自己睡的朋友家過夜時,會聽到寶寶半夜發出求救的哭聲,而寶寶的父母竟然都聽不到。媽媽對寶寶的哭聲感到不安這種敏感的親情聯繫現在已經被打破了。媽媽和寶寶都失去了對對方的信任,同時也不再信任自己,所以母嬰之間的聯繫從信任變為不信任,並最終會影響母嬰關係的很多其他方面。更多的疏離會隨之而來。
「讓他哭吧」這種方法還會使得父母無法找出寶寶夜醒的真正原因,王玉是位辛非常重視寶寶的敏感媽媽,她一歲的寶寶原來睡得很好,現在夜裡經常鬧。她說:"我了解我的寶寶,他醒來一定有什麼原因。肯定有什麼地方不舒服,我不能像家裡老人建議的那樣讓他一直哭。」
我給了王玉一個夜醒原因的清單。通過逐個排除,她最後發現是滌綸睡衣的問題。第二天晚上,她將寶寶所有的睡衣都換成了純棉的,寶寶果然就不哭了。寶寶半夜哭鬧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單純的「淘氣」。
我安慰那位哭著打電話過來的媽媽說:「你並不是一個壞媽媽,你只是太累了。你想要睡個好覺的慾望太強烈,所以才會讓別人的建議戰勝了你自己的直覺。」
我繼續解釋說:「但是,你心裡的警報器警鈴大作,告訴你這樣不對,這種不對的感覺就是你所說的內疚感。這說明你是一個敏感的人,這種發自內心的敏感是一種安全裝置,能保證你萬無一失。媽媽一定要好好地跟著母性的內在感覺走照顧寶寶,這樣才不會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