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BGM-109巡航飛彈,綽號「戰斧」,是一種從敵防禦火力圈外投射的縱深打擊武器,能夠自陸地,船艦,空中與水面下發射,攻擊艦艇或陸上目標,主要用於對嚴密設防區域的目標實施精確攻擊,是美國現役最主要的巡航飛彈和遠程打擊力量之一。
戰斧巡航飛彈由通用動力公司推出,於1972年開始研製,1976年首次試飛,1983年裝備美國海軍。飛行中段採用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導,可以自動調整高度和速度進行高速攻擊。後期型號在表層有吸收雷達波的塗層,具有一定的隱身飛行性能。在海灣戰爭,空襲南聯盟等現代戰爭中大量應用,成為美軍全球開戰的急先鋒和防區外打擊武器的霸主。
面對高亞音速,低空,而且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的戰斧飛彈,現代防空飛彈尤其是單兵操作的防空飛彈雖然可將其擊落,但是反應速度跟不上,專用低空防空飛彈系統成本又太高,而且部署起來麻煩,只能採用定點防禦守株待兔,此時,自行高射炮為就凸顯出其獨特靈活優勢。上圖為在空襲南聯盟過程中被南斯拉夫地面高射炮部隊擊落的戰斧飛彈殘骸。也正是此次戰爭,中國不但獲得了美軍F-117部分殘骸,也獲得了擊落戰斧飛彈的經驗,對40毫米以下級別的低空速射防空炮不但沒有放鬆反而加緊引進和研製的步伐。
圖為美國戰斧飛彈的生產車間,由於長期戰爭,巡航飛彈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打擊手段,一直都在滿負荷生產從未間斷過。所以我軍也大力發展25毫米和35毫米自行高炮來對付它。
師承德國獵豹自行高炮的我軍PGZ-07式雙管35毫米自行高炮作為師屬防空團的主戰裝備,近年開始大量列裝,其作戰目的就是針對3000,米以下低慢小及巡航飛彈目標,控制系統相當先進,只需要一個控制手柄即可操作。在炮口位置安裝有無線電引信裝定環,對空爆彈藥實施精確距離裝定,以彈幕殺傷目標。
除了雙35毫米的07式自行高炮,我軍野戰部隊還有一款更早裝備的PGZ-04A式4管25毫米彈炮合一防空系統,該系統由PGZ-95式自行高炮發展而來,在其基礎上,改進了飛彈和火控系統,將原本獨立的四枚前衛近程防空飛彈更新為天燕-90近程防空飛彈,而且,飛彈控制系統和4管高炮控制系統融合在一起,更換了新式的搜索雷達,使得作戰效能大大提高,與國際上同類最先進裝備處於同一水平。可以對2000米高度以內目標進行有效攔截。
近年在珠海航展上露面的新式30毫米輪式自行彈炮合一系統是在陸盾-2000的基礎上使用8X8輪式通用底盤,將加特林轉管機炮和天燕-90飛彈融合在一起的高機動性防空系統。
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新式30毫米彈炮合一系統的整個火力配系。位於炮塔後部中央的對空搜索雷達,配合左側的光電轉塔和右側的跟蹤鎖定雷達,可有效發現目標並給出射擊褚元。該車炮塔採取了無人操作模式,控制人員位於車體內部使用數字化顯控台來操縱,自動化程度相當高。
專為武裝直升機空戰而研製的天燕-90飛彈被安裝在炮塔兩側的液壓隨動裝置上,通過光電控制裝置的紅外探測裝置實現目標鎖定而後發射。本著國內競爭失敗轉出口的原則,解放軍肯定有作戰效能更佳的系統等待裝備部隊,屆時,面對戰斧飛彈的威脅,我們不必再想當初的南斯拉夫那樣被動挨打,將簡版的裝備出口還可以賺取外匯,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