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親 如 佛~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細品佛說母親對子女的十種恩德,虔心誦經,為母添壽 . 祝天下所有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 2016-05-07

母 親 如 佛

母親如佛。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細品佛說母親對子女的十種恩德,虔心誦經,為母添壽。

幸福的家庭就是這個塵世的凈土。曾有一位青年叫楊黼,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

為了學道,從安徽遠赴四川,想去追隨無際禪師,途中偶遇一位老和尚。

「你要去哪裡呢?」老和尚問。

「我想到四川去參拜活菩薩。」楊黼說明他的目的。

「與其找活菩薩,不如去找活佛。」老和尚說。

「活佛在哪裡呢?」楊黼熱切地問。

「當你回家時,有個披衾倒屣為你開門的人,那個人就是活佛。」老和尚說。

於是楊黼半信半疑,踏上了回鄉之路。當他回到家時,已經是深夜。

睡著的母親聽到兒子叫門的聲音,高興得來不及穿衣,匆忙間只披著毯子,連鞋子都穿反了,趕緊來開門。

楊黼看到母親的模樣,立刻大悟。此後就留在家裡,奉養母親。

中國有句古話:「堂上二老便是佛」。

有一句猶太諺語說:「上帝不可能到處存在,所以他創造了母親。」母親就是這個塵世的上帝,是人間的活佛。

可嘆的是很多人迷失了本源,拋家棄母,四處去追求所謂生命的真諦和幸福,卻不知道生命的真諦和幸福就在自己家裡。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49年,其中他講了一部《父母恩重難報經》。這部不朽的經典,詳細記述了婦女從懷胎一月至十月所經歷的辛苦,

胎兒吸收母親精華生長的情況。釋迦牟尼佛以佛眼觀眾生的疾苦,闡述父母對兒女的恩德,特別是以母親為例,說出母親對子女的十種深厚恩德:

第一、懷胎守護恩

佛告訴我們,胎兒在母腹中,逐漸長大。使母親有山壓下來的沉重感,若胎兒在母腹中亂踢亂動,使母親有地震風災的感覺。

母親心驚肉跳,擔憂腹中的胎兒,沒有心思打扮自己,連梳妝鏡和漂亮的衣服都閒置一邊了。

第二、臨產受苦恩

十月懷胎之苦總算熬過去,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滿床,疼痛難忍,但是母親還是牽掛祈禱著讓小兒能平安降生。

第三、生子忘憂恩

母親經過一場生死掙扎的痛苦,生出了孩子,而且知道小兒平安無事,她就不以自己的苦為苦,臉上露出了笑容。

第四、咽苦吐甘恩

父母對子女的照顧不舍晝夜,對子女的愛重情深,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只要子女能健康溫飽,父母就感到安慰。

第五、回干就濕恩

如果直解就是小兒尿床,弄濕被褥(古代還沒有現代的這些尿片紙巾)母親趕緊把孩子移到乾爽之處,自己睡在又濕又冷的地方。

引申意思是父母總是把好東西給兒女享用,自己雖然沒吃好,沒睡好,而毫無怨言,只求兒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長大。

第六、哺乳養育恩

佛說,母親如同大地,父親如同蒼天,子女被父母的愛所覆蓋滋養。即使你長得很醜,父母還是愛你,即使你是殘缺手足的人,父母還是不厭倦地照顧你。

父母的養育之恩,在點點滴滴,在日日夜夜。父母的愛是偉大的,是無微不至的。

第七、洗濯不凈恩

母親為孩子每日洗滌,操持家務,這個恩也是說不盡的。母親原本是花容月貌,玉手纖纖,而過度洗滌不凈之物,

包括孩子的屎尿,雙手變得粗糙起來,母親原本紅潤青春的面孔,也因日夜操勞而憔悴。只為愛子女,慈母改容顏。

第八、遠行憶念恩

愛子遠去他鄉,或求學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懸念,祈禱兒女平安。如果兒女不懂事,或離家出走,或外出毫無音信,父母會為兒女傷心落淚,肝腸寸斷。

第九、深加體恤恩

父母看見子女受苦受累,總是想盡辦法幫助子女,為子女分擔。看見子女辛苦,父母心不安。正如佛所說的:"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

"父母的恩德是這樣偉大,對兒女之愛,永無枯竭。

第十、究竟憐憫恩

佛 說:"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父母對兒女的愛,伴隨一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這樣永 恆,這樣長久,這樣無微不至!不管子女處順境,還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學語的兒童,還是踏上社會的青年;

不管子女是默默無聞的平民百姓,還是光宗耀祖的 名流顯貴,父母的愛永遠常相隨!父母對兒女這樣無私、博大、真誠、長久的愛,這種富於犧牲精神的愛,

佛說:"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 報父母深恩。"這句話說,假使有人為於父母獻出骨髓,經過百千劫的漫長歲月,也不能報盡父母恩啊!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生短短几 十年,要行孝心須及時,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才醒悟過來,那時候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要知道,我們身邊的母親,以及身邊的奶奶等等至親之人,就 是自己苦苦尋找想要侍奉的心中之佛哦!

趁著她們現在還在身邊,好好地照顧,好好地善待吧!

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