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發展到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對孩子的素質教育,首當其衝的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即使有著明確的目標,很多家長仍然感到力不從心,到底要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一,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從讓孩子守信用開始,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要負責。「言必行,行必果」,說話講信用是敢於負責的開始,對自己做過的事,敢於承擔後果是一種擔當。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就要從小事做起,從讓孩子說話算數開始。
二,勞動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最佳方式。很多家庭里的孩子生活在家長的庇護之下,甚至事事由父母包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要讓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除此之外,家長有必要讓孩子分擔他力所能及的家務,學會幫家人減輕負擔、為家人服務,這是責任心形成的有效手段。對於積極完成勞動任務的孩子,家長要予以讚賞,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勞動成果。
三,讓孩子體驗不良後果,適當的自責情緒可以激發孩子的責任感。當然,家長需要提前預知,孩子的不當行為引發的不良後果是不具破壞性和傷害的。家長在幫助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時,也有必要讓孩子體會到由於疏忽或不負責任而釀成的苦果。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孩子吵著要幫忙放調料,結果調味品放得太多,最後全家人一起品嘗怪味飯菜。
四,教育孩子幫助他人。在周末或假期,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一些社會公益服務,去福利院幫忙、義務送報紙等,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也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