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許多讀者看了這個標題都會發笑:鹽,誰不會用莫說廚師,就連家庭主婦做菜時也會放鹽。而且不僅會放鹽,還會把菜肴做得味美可口。而如今你把這個題目拿來寫文章,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但是筆者告訴你,肯定不會這麼簡單。
可能許多讀者看了這個標題都會發笑:鹽,誰不會用莫說廚師,就連家庭主婦做菜時也會放鹽。而且不僅會放鹽,還會把菜肴做得味美可口。而如今你把這個題目拿來寫文章,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
朋友,這不是筆者小題大作,而是筆者看了不少謬誤百出的菜譜書後,早就想說、不得不說的話題。不久前,筆者看了一本菜譜書,上面有一款川式風味菜,其主料為400克,輔料為100克,共500克,而用鹽量則為10克,如果再加上菜中所用的郫縣豆瓣、泡辣椒、泡姜、野山椒等含鹽量較高的調味品,這道菜的用鹽量竟高達25克,占主輔料的5%天哪這麼鹹的菜怎麼能夠入口?
當然,這可能是菜譜的編寫者沒有事廚經驗和調味常識出的錯;也可能是該菜譜東拼西湊,以訛傳訛;還有可能是編寫者為了技術保密,故弄玄虛。但不管怎麼說,出版這樣的菜譜只能是誤導讀者,而沒有一點兒科學性和實用價值。
鑒於以上情況,筆者認為有必要在這裡談談烹調中用鹽的基本技巧以及注意事項。
鹽是最主要的調味品。古代烹飪書籍中說:「酸甜辛苦可有可無,咸則曰所不缺。酸辛甘苦,各自成味,咸則能滋五味。」因此鹽為五味之主,是調和五味的根本。鹽在調味中能起到定味增香、解膩提鮮、壓制異味的作用,同時鹽的鹹味也是構成多種復合味的基礎。在復合味的調製中,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那麼,烹調中又應該怎樣合理地去用鹽調味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一是要掌握好鹽的用量,二是要弄清楚鹽和其它味的相互關係,三是要掌握好鹽的投放時間。
一、鹽的用量
先談談鹽與人體味覺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說,將濃度為0.05%的食鹽水與純水相比較,人便能夠感覺到溶質的存在,但還不能感覺到鹹味。只有到了0.1~0.5%的濃度,人才能嘗出水中的鹹味。因此,菜肴中的含鹽量在0.8~1.2%之間時,人感覺到菜肴的口味是合適的,過少則淡,過多則咸。據抽樣調查統計顯示:清湯的含鹽量約為0.5%、濃湯約為1.0%、炒蔬菜約為1.2%、煮肉類1.5~2%的含鹽量比較適合人的口味。須注意:富含胺基酸的原料,用鹽量應適當偏高,這是因為胺基酸能緩和菜肴中鹹味的緣故。另外,用於配合主食食用的菜肴,其用鹽量應適當偏高,而用於單獨食用的菜肴,其用鹽量則應適當偏低。
二、鹽與其它味的相互關係
前面已經說了,鹽能調和五味。鹽與其它味感物質的關係相當複雜,特別是同鮮、甜、酸、苦的關係更為密切,且有相畏相殺的現象。經研究發現:鮮味能抑制鹹味;在2%的鹽溶液中添加20%的蔗糖溶液,味覺現象為咸甜相抵;若在1~2%的鹽溶液中添加0.1%的醋酸,鹹味增加。但若添加0.3%以上的醋酸,則鹹味減少;鹽與苦味則有相抵關係,即把鹽與苦味混合,則雙方的味皆減弱。因此在烹制菜肴時,用鹽量需根據菜肴所用的原料及其它調味料的屬性去適當增減。
三、鹽的投放時間
鹽的投放時間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原料在加熱前的調味,另一種是原料在加熱過程中的調味。
1.加熱前的調味
許多原料在加熱前都須進行腌漬,又稱調基本味。腌漬的目的是除去原料中一部分不良氣味,使原料有底味,行業中稱之為「入內口」。不過,在對原料進行腌漬時應因物而異,並掌握好腌漬的時間及用鹽量。例如,新鮮的雞鴨魚肉及蔬菜等,腌漬的時間要短,用鹽量也要少,以免破壞原料的鮮味;不太新鮮的原料以及異味較重的原料,腌漬時間可稍長,用鹽量也可稍大,以除去原料的異味;質地較老、含水量較少的原料腌漬後可置放一段時間再進行烹制,以使原料滲透入味;而質地細嫩、含水量較多的原料腌漬後,如果置放一段時間便會導致原料脫水過多、成菜質地變老。因此,後一類原料腌漬後應立即進行烹制。
2.加熱中的調味
原料在烹制加熱中的調味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對汁調味」,即把所有調味料先在碗里對成滋汁,再一次性地烹入菜肴中;另一種則為分次調味,即在菜肴的烹制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時機將調味品分次放入。後一種方法具有調味穩當且適時的優點。但是須注意:菜肴烹制加熱過程中的調味,也要視原料的性質而定。例如,烹制干煸牛羊肉等菜肴時,須在加熱過程中放鹽,以促使原料脫水入味;而烹制干煸冬筍、蘿蔔絲等菜肴時,則應先煸干原料水分,再放入鹽及其它調味品。
除了鹽以外,人們平常還會用到一些含鹽量較高的調味品,如郫縣豆瓣、泡辣椒、醬油等。只有弄清了這些調味品的含鹽量,才能夠準確地掌握烹制菜肴時的用鹽量。
附:常見含鹽量較高的調味品
名 稱 含鹽量 名 稱 含鹽量
郫縣豆瓣 12~21% 醬 油 12~17%
豆 豉 12% 甜 醬 6%
泡辣椒 6% 老泡菜 8%
豆腐乳(汁) 8% 野山椒 5%
[注]表中郫縣豆瓣、豆豉、醬油、豆腐乳汁的含鹽量標準均為企業標準,其餘的調味品則無標準。另外,表中所列數據僅為參考數據。
以上便是筆者在烹制菜肴時對用鹽調味的一點經驗體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同行們還有更好的方法,不妨也寫出來進行交流。這樣一來可使大家能夠辨別「菜譜類圖書」的真偽,二來可以提高大家的烹飪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