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高宗純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1735年10月18日登基),正黃旗滿洲人,愛新覺羅氏,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入關以來的第四位皇帝,1735年至1795年在位,年號「乾隆」,通稱乾隆帝。
乾隆帝是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時出生),崩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乾隆六十年(1795年),因繼位之時有在位時間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禪位於子顒琰,即為清仁宗嘉慶帝。此時的乾隆雖為太上皇,但依然「訓政」,在宮內仍然沿用乾隆年號,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直至嘉慶四年(1799年)駕崩,成為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共計63年),而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時間為61年。同時,弘曆享壽89歲,也是最長壽的實際統治過的中國皇帝。(第二是武則天,82歲,第三是元世祖忽必烈,79歲)。
60年做好做滿!是什麼原因讓乾隆皇帝提前退位?(圖/news.twoeggz.com)
乾隆,即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1799年),清代第五位皇帝,他一生執政60年,在位時兢兢業業,創下清代盛世。但晚年仍健壯的他,為何會突然傳位給嘉慶帝,自己則稱太上皇?在這千古罕見的權力交接中,究竟發生了哪些波折?
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二日,公元1795年1月22日,乾清宮內外花團錦簇、頂翎輝煌、樂曲悠揚。八十五歲的乾隆老皇帝設家宴招待前來拜年的家族成員和近支宗室,皇子、皇孫們齊聚一堂,依次向皇帝行禮拜年。
看著子孫滿堂的盛況,遙想臨禦天下六十年的歷程,乾隆皇帝感慨萬千,這時太監抬來了滿滿幾大箱銀元寶,乾隆帝要給子孫發紅包,但紅包發完了,唯獨一個人沒有拿到,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皇十五子永琰。
永琰不敢質問,但一臉錯愕,大家也百思不得其解。這時,乾隆皇帝不緊不慢地輕聲說了一句「你要銀子何用?」這時大家明白了,原來乾隆要留給永琰的是大清朝的錦繡江山。
剛登上皇帝寶座的乾隆曾經許下誓言,「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圖/《鐵齒銅牙紀曉嵐》劇照)
乾隆元年,剛剛登上皇帝寶座的乾隆曾經許下誓言,「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為維護康熙祖父的記錄,踐行諾言把皇位傳給太子,將意味著放棄皇權。但中國帝王大都實行終身制,誰也不想自願交出政權,心甘情願退位。而這件事本來也只有乾隆自己知曉,沒想到一個不小心,竟弄得天下皆知。
乾隆四十三年時,他曾收到錦縣一個叫金從善的秀才上的一個請願書,金從善請求他立太子、立皇后,並且質問皇帝:「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意思如同「不立太子,難道你想千秋萬代?」這句話使乾隆氣得火冒三丈,殺了金從善,又詔告天下,說誰說我不立太子,早在三十八年就立太子了;誰說我貪戀皇位,我早在元年就發誓,能活到乾隆六十年我就自動退位,傳位太子。
沒想到,六十年轉眼就到了,而就在那滿六十年的第一天,欽天監發現當日將發生日食現象,使得乾隆認為這是上天的提醒,因此傳位給了永琰,也就是嘉慶帝。
永琰是庶出,母親魏佳氏的身份很低,當年進宮的時候僅僅是個「貴人」。「貴人」是清朝皇帝妻子中很低的一個等級,低到什麼程度?這個等級都不「定編」,只要皇帝不怕麻煩,娶多少個「貴人」不受禮法的限制。而且,乾隆帝對魏佳氏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偏愛。可能是考慮到她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兩個閨女,算是給皇家立功了,所以,後來升為貴妃。乾隆六十年,永琰被冊立為皇太子,母親被追封為皇后,這時她已經死了整整二十年了,死的時候,永琰才十五歲。
【本篇文章非正式學術論文,如有不同史實觀點,歡迎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