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系列菜式中的主料烹制方法

@ 2016-05-06

水煮系列菜肴是川菜中常見的代表菜式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麻辣鮮燙,味濃味厚。根據所烹主料的不同,採用的處理方式也不一樣,本文介紹三種做法供各位大廚參考。

水煮系列菜肴是川菜中常見的代表菜式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麻辣鮮燙,味濃味厚。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廣大食客口味的提高,廚師們為了適應餐飲市場的不斷變化,別出心裁地推出了一批新的水煮菜肴,像水煮腰片、水煮腦花、水煮黃喉、毛肚、鴨腸、鱔魚、毛血旺、水煮燒白等等,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水煮系列菜式。眾所周知,水煮菜肴以濃郁的類似火鍋的風味而令人稱道,而其中以牛柳、豬裡脊肉為主料的肉片更是以鮮嫩為特色。隨著水煮菜式的拓展及烹制主料的多樣化,加之各種主料的質地性能各不相同,因此在烹制時所採用的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微妙的差異。筆者認為,根據所烹主料的不同,可採用以下三種方式來進行處理。

一、質脆柔嫩,焯水過油。

像豬腰、腦花等質脆柔嫩的主料,需要預先進行焯水處理後才能入鍋烹制。豬腰質地脆嫩,含血水較重,如果不事先進行處理加工,成菜就不清爽,而且還會出現質老捲曲或帶血不斷生的現象。而豬腦花的質地又極其「粉嫩」,若以生料入鍋則很容易出現糊鍋夾生的情況,且操作不當還會使腦花碎爛不成形。因此對這兩種主料必須通過前期處理才能入鍋烹制。

具體方法是,豬腰剔凈腰臊後,入清水內浸泡至略為「硬挺腫脹」時,再以平刀法將豬腰片成厚約1~1??5毫米的大片,然後入清水中漂去血水。入鍋前將豬腰用60~80℃的溫開水浸燙2~3次,待腰片「伸板」時再下入鍋內。由於腰片極其脆嫩,入鍋烹制的時間不能過久,必須待鍋內的各種調料炒好、滋汁調好後,才投入已燙至半熟的腰片,略煮片刻後便勾薄芡起鍋,再撒上刀口辣椒,最後澆上沸油。這樣,既使腰片保持了脆嫩的質感,又完全斷生不吐「血水」。

豬腦花則須先撕去外層的血膜,下鍋以小火汆至「斷生」後撈出,也可入蒸碗中加水浸沒,再加姜、蔥、料酒,上籠用中火蒸至半熟後取出,然後入鍋烹制。豬腦花既嫩且「粉」,但它沒有豬腰「過火則老」的特性,因此可在鍋內以小火多燒一會,至腦花滾燙入味為佳。值得注意的是,烹制腦花時不能過份動,同時切忌猛火,以保持其形狀完整不碎。另外,水煮魷花中的鮮魷,也屬於質感脆嫩的主料類型,同樣需要事先焯水後,才能入鍋烹制。這樣比直接入鍋「水煮」清爽、形美,且腥味較少。而魚片則既可經水焯也可油滑後入鍋烹制。因魚片掛糊上漿後通過水焯或油滑受熱,使其表面的澱粉凝固成形,可保持內部魚肉的細嫩,這比將魚片直接入鍋「水煮」成菜要有把握得多。同樣,像牛柳、豬脊肉等主料也可通過油滑後再入鍋烹制,這也比傳統的直接生料下鍋更易於操作。但烹制時需注意主料上漿掛糊的厚薄均勻及油溫火候的掌握。

火鍋兔或水煮兔採用的又是另一種特殊處理方式。僅管兔肉細嫩,但刀工成形塊後體積較大厚且帶骨,入鍋的烹制時間較長。為了保持其細嫩的口感,往往需要先用食粉嫩肉粉進行腌漬嫩化處理,再入鍋「飛一水」撈出,然後「水煮」成菜。也有廚師是在鍋內放少許鹼粉,將兔塊入鍋焯一水後再行烹制。但不論採用何種方法,都是為了突出水煮菜品鮮香細嫩的口感和風味。

二、生料下鍋,區別對待。

水煮肉片牛肉傳統的作法是生料下鍋,成菜不僅要求細嫩,而且要做到主料「緊汁拖芡」,既不能湯湯水水一碗,也不能芡粉成砣不散。這就要求在烹制時做到上漿適當,滋汁適量。牛柳或豬裡脊肉都有較好的吸水性,掛糊上漿還較易掌握。但若遇到毛肚、鴨腸、百葉之類的主料,因其大都在先前經過火鹼發制,不僅不能吸水,相反遇熱後還要「吐水」。同時鴨腸、毛肚還有一個特性,即不能第二次加熱,只能一次性涮燙或水煮後食用,口感才會脆爽。正是它們的這種特性,才決定了毛肚、鴨腸不可焯水之後再入鍋烹制,而只能生料一次下鍋。一般說來,應先將各種調料炒香酥後,再摻入適量鮮湯調好味,然後迅速地將毛肚或鴨腸拌散入鍋,以手勺輕推幾下使其受熱均勻,視毛肚剛起「泡」,或鴨腸剛「卷圈」時,迅速以水豆粉勾薄芡起鍋。總之,這類原料在鍋內停留的時間要短,火候要拿準,做到口感既脆爽不綿,又不能讓其「吐水」變柴。而鱔魚血片又是另一種完全不同性質的主料,它在鍋中經受較長時間的烹制,仍能保持其滑爽細嫩的口感。行業中有「干煸鱔魚還原」的烹制方法,即在鱔片煸干脫水的情況下,再以適量的滋汁細慢,使其重新吸收部份水分和味料,在酥軟中仍可保持其細嫩的特點。因此烹制水煮鱔魚時,可先將鱔片煸炒至剛斷生,再下調料炒至溢出香味,隨即摻湯調味,以細火慢至熟,勾薄芡緊汁起鍋,再撒上刀口辣椒,澆上沸油。這時鱔片脫水不多,又通過細火慢還原,其口感軟嫩滑爽,味道鮮醇十足。

三、綿韌原料,煮火巴入鍋。

水煮菜肴歷來都選用質柔細嫩的肉類為主,像裡脊、牛柳、雞脯等。近年來,隨著水煮系列菜肴主料的選擇範圍不斷的擴大,像豬五花肉、肥腸、鴨肉、牛筋等也紛紛被選入水煮系列菜肴之中。這些主料質韌綿實不易煮,如要烹製成菜,必須預先加工至軟熟。而這種提前加工又分為半熟和全熟兩種方法。

半熟就是將肥腸、鴨子先行打整收拾乾淨,再入沸水鍋中汆一水撈出洗凈,然後入鍋加入清水、姜塊、大蔥及料酒等以中小火煮至軟,取出晾涼後再改刀,就可作為水煮菜肴的主料了。而牛筋則需先洗去表面污垢,然後盛入大鍋中,以開水反覆焐幾次,或直接在鍋中用小火慢煨至軟為止。但無論焐與煨都要水寬,且勤換水。因為牛筋膠質重,水少了或換水不勤,發制後肯定不清爽,且易於糊鍋。此外,還要將發制好的牛筋剔去筋膜老皮,改刀成形,另換清水加姜、蔥、料酒入鍋汆一次,或入籠蒸一下,經過如此處理的牛筋才無異味、無硬心,且晶瑩發亮,再入鍋烹制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了。

全熟就是用事先烹制好的單獨成菜的菜肴作水煮的主料,最典型的莫過於水煮燒白了。它甚至可以不用下鍋,只將蒸的燒白扣在炒好的時蔬上,再澆上水煮味汁,撒上刀口辣椒,淋上熱油即可。

燒白扣肉幾乎家家會作,但關鍵是燒白要蒸得爛入味。烹調時要考慮到燒白已經有味了,所以在調水煮味汁時應適當地減輕一些鹹味,以避免重複調味而造成的口重偏咸。掛汁時則以二流芡為宜,因芡汁濃稠一些才巴味。

以熟制主料烹制的水煮菜肴,不僅保持了水煮菜品麻辣味濃的風味特點,而且有很濃郁的脂香感。並且通過重複烹制,口感也很稔熟軟,吃起來與傳統的水煮肉片牛肉相比,別有一番風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