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因為娃的睡眠把自己「逼瘋」的媽媽們

@ 2016-05-05

在寶寶認知飛速發展,社會性越來越好的同時,很多媽媽發現,他們對於睡眠也越來越抗拒。當寶寶很小的時候,媽媽們或許還會用奶睡、抱著走動、嬰兒搖搖椅等幫助入睡(這個話題我們會在後面的睡眠系列文章里專門討論),但是大一點的寶寶呢?

他 們已經不願意在你的懷裡入睡了,即使願意你也抱不動他了;他們滿床跑,又蹦又跳;他們哭鬧著不讓關燈;繪本讀了一遍又一遍,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手機都玩 到沒有電了;裝睡的媽媽已經被當成沙袋踢了無數腳了……但是那個小人兒就和開啟的發動機一樣,精力無限,興奮不止,直至電池耗盡關機……

「媽咪知道」上有個媽媽問我:

徐醫生,我覺得自己需要去看心理醫生了,我現在特別恐懼晚上陪孩子睡覺,每天晚上陪孩子睡覺我都覺得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女兒現在一歲8個月了,每天晚上睡的特別晚,早的時候11點鐘睡著,經常晚上1點鐘才睡。我每天陪她睡覺特別的抓狂,裝睡、講故事、恐嚇都無濟於事,通常最終的結果都是:我情緒崩潰,一邊哭一邊把她按著打屁股,然後她哭著睡著。

昨 天晚上她哭得都吐了,吐的睡衣上被子上到處都是,當時已經晚上12點了,我把她關到房門口,她在門外哭著拍門喊媽媽,我哭著在裡面換床單。當我換好床單把 房門打開的時候,她哭得臉和嘴唇都紫了……我覺得我不是個媽媽,像一個虐待孩子的怪物!我老公經常晚上加班,那天晚上就我和孩子在家,我抱著孩子,覺得特 別的絕望……請您幫幫我!

每天都有幾個媽媽找我諮詢寶寶睡眠的問題,有嬰兒的,幼兒的,也有學齡前寶寶的,從開始在「媽咪知道」上接受媽媽們的育兒諮詢後,已經有十來位媽媽描述的情況和上面這位媽媽很相似,字裡行間都流露著掙扎、無助和內疚……

這篇文章我想以自己的例子聊聊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睡眠的影響

我 白天要上班,傍晚回到家要和老公一起照顧兩個孩子(老大小包子3歲,老二小糰子1歲),雖然有老人幫忙,但是等把他們兩個都洗漱完畢送上床哄睡著,基本都 是晚上9:30以後的事情了。然後,我才能利用這段寶貴的娃睡後的時間,做點自己的事情,回答媽媽們的提問,坐在電腦前寫寫育兒文章。

記得有一天,事情太多,我傍晚下班時就想,希望今晚哥哥能在9點之前睡著,這樣我就能早點開始做自己的事情了。結果怎麼樣了呢?那天晚上哥哥11點才睡著,比平時整整晚了一個多小時!

那天中午他在幼兒園的午睡和平時差不多時間,晚上的睡前活動和平時一樣,為什麼哥哥會睡得這麼晚呢?我後知後覺發現,原來那和我自己的情緒狀態有關係。

因 為著急有事情要處理,我傍晚回家和娃爸聊天時就說:「今天妹妹睡著後(老二小糰子一般7:30左右就睡了),你陪哥哥玩一會,我要干點活」。哥哥雖然不太 滿意,還是很配合,和爸爸去樓下玩去了。那天的睡前活動是爸爸陪伴完成的:玩火車桌、洗澡、刷牙。等到爸爸把他送到臥室,我才開始陪他開始睡前閱讀。

睡 前閱讀一直是我和哥哥都很喜歡的,他特別喜歡聽我拋開書里本來的文字,自己看著圖片自由發揮編的小故事。所以經常一本書里的文字他都會背出來了,他還是喜 歡拿來和我一起看。那天我想要快點結束睡前閱讀,早點讓他入睡,所以沒有像平時那樣,讀完一遍書里的文字之後再自由發揮編個小故事,而是照著書本文字讀完 就宣布閱讀時間結束了。

哥哥表示不滿意,但還是很配合,自己去關了燈,抱著小海馬躺在我旁邊。但是,平時滾幾滾,嘀咕幾句就入睡的他卻異常 難以入睡,一會兒要求我抱抱他親親他,一會兒覺得房間窗簾有條縫,要拉上,一會兒開始自娛自樂中英文兒歌輪流切換著唱,一會兒要求開燈起來上廁所,一會兒 要求去樓下拿他的玩具小汽車……

在這個過程中,我時不時看看時間,非常著急,終於,眼看時間到了10:30,他還在各種嘀咕,我心裡的火騰騰騰就起來了,很嚴厲地告訴他:「躺好睡覺!閉上眼睛!不要說話!」哥哥立馬委屈了,開始扯著嗓子大哭,一邊哭還一邊說:「媽媽,我好傷心!」……

娃的哭訴終於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失控,我試著讓自己放下自己對他在多少點之前入睡的期待,告訴自己:晚就晚點吧,慢慢來。當我放下著急,決定順其自然,安心陪伴後,這個小傢伙在我的臂彎里蹭了幾蹭,要求我親了親他,幾分鐘後就翻了個身,趴那睡著了……

舉我自己和我家哥哥的例子,是為了表明一個問題:孩子對媽媽的情緒異常敏感,所以媽媽的情緒變化,哪怕在我們看來是那麼微不足道的情緒變化,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相信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情緒平和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入睡,而當我們被激動、生氣、傷心、害怕等情緒包圍時,我們就會輾轉反側睡不著,然後越來越焦躁,即使好不容易睡著了,也通常是處於淺睡眠,好像一直在做夢,「睡覺比不睡覺還累」。其實孩子更是如此,所以睡前幫助孩子保持平和的心情狀態非常重要。

入睡前的時段通常是一天中孩子安全感最差的時候,對於幼兒尤其如此,這個時候如果媽媽的情緒不佳,必然會影響親子互動,自然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狀態,然後再接著影響孩子的睡眠。

這篇文章主要是聊幼兒睡眠問題,但是其實早就有研究證明,媽媽的情緒會影響到嬰兒的睡眠,焦慮的媽媽會不自主地干擾寶寶的入睡模式和睡眠節律。

養育孩子,最希望的是形成固定路徑,希望孩子形成固定的吃飯睡眠遊戲習慣;最害怕的也是形成固定路徑:一旦進入某個環境,就引發孩子的某種負面情緒。

就 像文章開頭的那位媽媽和女兒因為睡眠的痛苦和掙扎,非常容易讓孩子形成對進入房間睡覺的恐懼和焦慮。數次的重複和積累,很可能讓孩子在媽媽說要去房間睡 覺,或者在進入房間那剎那,或者在媽媽讀完繪本的的時候……焦慮和抗拒就會顯現。一旦孩子出現焦慮和抗拒的情緒,他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尋找各種環境刺激來試 圖緩解這種焦慮和抗拒,從而更加難以入睡,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這位媽媽想要改變孩子的入睡狀況,首先需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態,然後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

所謂「最美的時光是在孩子入睡後」,相信絕大部分媽媽,無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都希望在孩子入睡後有點自己的時間,所以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在心裡盼望著孩子能早點入睡,有時還會在心裡給孩子預設了入睡時間。

但是正如我自己的例子,這種在心裡給孩子預設了入睡時間的做法會讓媽媽自己很著急和焦慮,尤其是發現早就過了那個預設時間的剎那,很容易焦躁和脾氣失控。

孩子每天所經歷的事件不同,比如戶外活動時間長短不同、飲食種類不同、和爸爸媽媽的互動內容及時間長短不同等,都會影響孩子的睡眠狀態,所以我們主觀給孩子預設一個時間,其實並不科學,也容易影響我們在孩子沒有按我們預計的時間入睡時的情緒。

所以,我們可以每天規律地安排孩子的睡前活動和睡眠時間,但要給自己、也給孩子一個彈性的空間。

另外,媽媽們普遍會擔心孩子睡眠過少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擔心孩子會「不長個子」,也擔心孩子睡不好會「比別人家的孩子笨」……在這種擔心下,孩子睡得越晚,越不規律,媽媽的焦慮值就越高,恨不得「吹口仙氣」就能把娃給吹睡著了。

這裡,我不是說孩子的睡眠不重要,也不是說孩子想啥時候睡就啥時候睡,下一篇文章,我會和大家具體聊聊哪些可操作的方法能改善寶寶的睡眠狀態,但在那之前,推出這篇文章,是希望各位媽媽先「放好」自己的焦慮,為後面的具體操作方法做好前提準備。

作者介紹:徐桂鳳 住院醫師·兒童心理科,就職於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擅長兒童心理及行為保健,正常兒童生長發育指導,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評估。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繫我們。聯繫郵箱:info@easyhin.com

媽咪知道平台致力於為媽媽、寶寶提供最專業的移動健康管理服務。一鍵諮詢,三甲醫院兒科、產科醫生在線免費解答,發布最新孕育資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