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好的用車習慣不僅能很好地保護愛車,也非常有助於行車安全。作為車主,在用車生活中應當掌握正確的駕駛習慣和意識,百益無一害。以下這些實用的駕駛用車常識,相信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1. 不要一拿新車就狂飆
新車出廠時,由於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裝配過程中存在誤差,因此需要一定里程的磨合。汽車磨合的優劣,會對 汽車壽命、安全性和經濟性產生重要影響。汽車的磨合里程一般為1000至2500公里,進口車則更長一些。磨合期分為3個階段,初期100公里、初磨合 200公里、磨合形成氧化膜3000公里。
2. 避免預熱時間過長
啟動車後,大多數人都習慣讓引擎怠速運轉,等水溫達到正常溫度後再把車開走,其實這種預熱的方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電噴引擎不像化油器引擎,在達到 工作溫度之前,供油系統不能正常工作。電噴引擎如果採用長時間預熱,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還是有害的。縮短預熱時間可以延長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壽命,還會節省燃 油。引擎起動後,只要能維持穩定的轉速就可以起步行車,在水溫未升高前,適當控制一下車速,等水溫正常後就可以正常駕駛了。
3. 避免新車跑長途
有的車主說,「我一天給你跑上500公里,三五天就磨合完」,殊不知新車跑長途,會使引擎連續工作的時間增長,造成機件磨損加劇,得不償失。
4. 把好方向盤
無論在何時,都應該把兩手放在方向盤的9點和3點的位置上,而且不要太過用力,把穩就好。
5. 慎用緊急剎車
緊急剎車不但使磨合中的剎車系統受到衝擊,而且加大了底盤和引擎的衝擊負荷,所以在最初行駛的300公里內儘量不要採用緊急剎車。
6. 定期檢查車況
新車磨合期間應經常檢查機油、冷卻液、蓄電池電解液是否充足,發現缺少一定要及時補充。達到一定公里數後(在磨合期內或結束後)要及時到服務站進行車輛的檢查、保養,更換機油、機濾等,並全面檢查底盤系統,一般來講是行駛1500公里左右要換一次機油。
7. 別把東西塞到儀錶板和擋風玻璃的夾角上
一方面影響視線,另一方面剎車時容易飛起來打到自己。也不要在中央後視鏡上掛一些平安符和吊墜,在緊急情況下非常不安全。
8. 艷陽下開車必備太陽鏡
不宜戴顏色太深的太陽鏡,太暗的顏色會延遲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腦的時間,這種視覺延遲又造成速度感覺失真,使你作出錯誤的判斷。過深的太陽鏡會將駕駛 者對情況的反應時間延長100毫秒,結果增加了2.2米的急剎車距離。偏光片可以濾掉太陽反射來的多角度光線,經常需要面對陽光的人也可考慮帶偏光片的 太陽鏡。
9. 副駕駛的位置最不安全
因為一旦有緊急情況出現的時候,駕駛者會處於求生的本能而逃避危險,這樣往往就把危險留給了副駕駛的位置。另外,副駕駛位置上的安全氣囊對於孩子而言,也可能造成窒息的危險。
10. 把兒童安置在後排位置
在交通事故中,車輛近距離衝撞是最嚴重的,也是最經常發生的。坐在汽車後排座位的中間位置,可以最大可能地遠離危險。也可以讓孩子乘用安全座椅,或讓大一點的孩子佩戴安全帶坐在前排,但必須將前座儘量向後調。
11. 別忘了調整後視鏡右側
後視鏡上、下位置是把遠處的地平線置於中央,左、右位置則調整至車身占據鏡面範圍的1/4。左側後視鏡因為駕駛座位於右側,因此駕駛人對車耳左側的掌握不是那麼容易,再加上有時路邊停車的需要,在調整左側後視鏡上、下位置時地面面積要較大,約占鏡面的2/3。而左、右位置則同樣調整到車身占1/4面積即 可。
12. 如何使用後視鏡
在保證車輛在車道中央行駛且路況不甚複雜的情況下,強迫自己將緊盯著前方的目光移出一些,用眼睛的餘光分別觀察3個後視鏡、路面及車輛前上方,保持 你的中心視野能掃視到廣闊的路面狀況。前方觀察要儘可能遠;後方觀察靠中、左和右3個後視鏡,看到後方所有車道上跟車的距離和速度,左、右觀察從路的最左 到最右,包括對面來車,左、右路邊的停車、行人和路口裡欲轉出的車輛;往上看要看到路牌和信號燈,往下看要看到路面標誌線和路面障礙。
13. 不要在後視鏡中看到自己
左、右位置調整到鏡面的右側邊緣,正好切至自己在鏡中影像的左耳際;而上、下位置則是把遠處的地平線置於鏡面中央即可。
14. 正確的駕駛姿勢非常重要
上下調整座槽,讓頭部離車頂部至少還有一個拳頭的距離。前後調整,當腳向下踩住剎車踏板至最深處時,腿部仍有一定彎曲,這時的座椅前後位置比較合 適。腰部支撐調整,讓座椅支撐住腰,向後靠時,不要讓腰部懸空,這樣就可以減少駕駛過程中的疲勞。頭枕調整,頭枕的最佳位置是頭枕的中心線,恰好與眼眉在 一條線上。安全帶要放在肩胛骨位置,不要太靠近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