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屬海島型氣候,環境偏濕熱,因此每逢梅雨季、夏季時,許多人手指容易長出一串或是一群外型像是「西米露」的小水泡,又紅又癢。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欣瑩指出,手指的小水泡為「汗皰疹」,為體內累積較多風、溼,無法排出停留在皮膚表面而形成,是生活型態的警示燈,若置之不理身體機能會出問題。
新聞連結
------------------------------
說實在的,沒有看這篇文,我還以為只有我自己會長,
每次一到快要夏天的時候,又濕又悶又熱,
就會狂流汗(而且我又有手汗症,汗流得更嚴重),
然後有時候左手的大拇指側邊就會浮出一堆像是西米露的小球,
後來才知道這叫做「汗皰疹」。
其實這個東西是溼疹的一種,也是一種過敏性局部皮膚炎,
會發生於手掌或腳掌側面,又或者是手指、腳趾側面,急性期會出現劇癢、聚集的小水泡。
不過基本上我的汗皰疹不會癢,反而有時候輕輕壓會有點痛,
然後有的時候某些甚至會像是裡面浸水了一樣,腫一塊,裡面看起來就黃黃的,
然後就會忍不住用針去戳破他,讓裡面的"湯汁"流出來,
想想真的是挺噁的,但也不太確定為何會這樣,
中醫師是說:「因外界溼度高,導至體內排溼功能減弱,容易發生;在季節交替時,也容易發作。
出現汗皰疹,表示體內風溼熱邪無法即時隨著汗液及大小便排出,使之停留在皮膚表面而形成。」
一切都是濕氣太重惹得禍啊!
但為什麼體內風溼熱邪會累積而排不出去呢?
主要是飲食與生活習慣導致的。
醫師就說明,冷飲與過量的生冷瓜果(西瓜、瓜類、火龍果、鳳梨等),容易造成運化溼氣重要環節的脾胃機能損傷,
導致溼邪留滯體內。
再加上民眾喜歡食用烤炸類、油膩、甜膩的食物或菸酒,使「溼」與「熱」合而為一。
又因為壓力大、熬夜睡眠不足,使身體循環代謝不順暢,溼熱即留在體內排不出來。
不管是會痛還是會癢,又或者是沒感覺,
若注意到手指側邊有這樣的情況,
中醫師提出4點改善方法供大家參考:
1.飲食方面:少冰飲、生冷瓜果、刺激性食物(烤炸辣)、油膩、甜膩的食物(蛋糕、巧克力、堅果、高熱量食物)及菸酒。
2.生活作息: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避免熬夜、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愉快可降低發作率。
3.運動習慣:規律運動習慣,促進排汗、排毒。
4.肌膚保養:保持手腳乾燥、涼爽,少碰水或刺激性化妝品、清潔劑。
只要這四點能好好做到,相信是沒什麼機會得到汗皰疹的,
雖然這個汗皰疹會因為擦藥與溼氣減少而慢慢消失,
但卻是很容易再度復發的,
若發現有這種東西,希望大家好好重視!不要以為這是小事情就不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