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沒牛肉的牛肉麵」,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很火~藉此點醒一些還在「昏睡」的家長~

@ 2016-05-05

「一碗沒牛肉的牛肉麵」,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很火~藉此點醒一些還在「昏睡」的家長~

媽咪說:「一碗『沒牛肉』的牛肉麵」這篇文章最近廣泛轉PO於朋友圈,媽咪不想復述故事,只想藉此點醒一些還在「昏睡」的家長。

一個奶奶經常帶著放學的孫子到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麵吃麵,他們經常點兩碗麵。每次吃麵之前,奶奶總是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孩子碗裡,然後笑呵呵地看著囫圇吞棗的孫子大口大口地吃。

這家麵店沒有服務生,麵條一般是老闆煮好後,客人自己來端的。這一天,奶奶來端麵的時候,乾脆拿起筷子,將自己碗裡的所有牛肉都夾到另外一個碗裡,然後才端著兩碗麵到孫子面前。店主看到這情形猛搖頭,但沒吭聲。

奶奶微笑著讓孫子吃,但孫子盯著奶奶的碗,皺了皺眉毛,「奶奶,你今天怎麼沒將牛肉給我?」

奶奶說自己的牛肉已經在端來前全部夾給他了,但孫子不相信,在那裡大叫:「你騙人!你肯定將牛肉偷偷藏起來了!」一邊叫嚷一邊用筷子往奶奶碗裡撈,竟然將全部麵條都撈在了桌子上!

奶奶露出無奈的表情,一邊說「你真不聽話」,一邊用筷子將桌面上的麵夾回自己碗裡。

「那肯定是被你偷吃了!你怎麼能這樣?我不吃了,不吃了……」周圍的食客都匪夷所思地看著這個小霸王。

奶奶嘆了一口氣,「你不吃會餓肚子的,那我再買一碗吧!」

正要開口,店老闆冷冷地說:「不好意思,我的麵不賣給你們了!」

奶奶無奈地坐回去,「我的牛肉已經給你了,我真的沒偷吃!」這時生氣的孩子憤怒得連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來,一伸手,竟將桌面上兩碗麵都打掉,氣呼呼地走了,奶奶灰頭土臉地跟在後面。周圍的人投去譴責的目光,這孩子也太霸道了,這個奶奶怎麼能這樣溺愛孫子?

沒多久,孩子帶來了一個男人,看樣子,應該是孩子的爸爸,後面跟著的奶奶在抹淚。這個男人一進門徑直找到了店主,說:「給我三碗麵!」然後氣呼呼地坐下。

店主沒吭聲,給他們做了三碗麵。三碗麵一放下,男人將其中兩碗麵的牛肉全部夾到了孩子面前,「店主,過來!」

當店主走近後,男人敲著桌子說:「我給錢買的麵,我喜歡怎麼吃就怎麼吃,我喜歡給我兒子吃就給我兒子吃,你看,我全部夾給了我兒子。現在我們還不想吃你的麵了!」說完,往碗裡吐痰、吐口水!!然後丟下錢,牽著孩子的手走了。

店主氣得掉眼淚,說當初拒絕賣第三碗麵給婆孫,是希望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還想讓老人知道那樣溺愛孩子是不對的,沒想到給自己招來侮辱,這個社會好人難做!

且不論「這碗牛肉麵」故事的真實性,這個故事很簡單折射出老生常談的一個問題:溺愛。

爸 爸媽媽們可以細細想一下在自己身上有沒有溺愛的痕跡,例如只要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寧願自己不吃都要留給孩子;孩子喜歡的玩具,總會想辦法滿足;孩子做錯 事,不聽話,常常會因為孩子太小而不去責罰;孩子哭了鬧了,家長第一個去哄;孩子不吃飯,追著跑著要去餵……很多小的例子都夾雜著溺愛,這樣的例子漸漸多 了,就會「慣著」孩子。

從「13歲女孩竟要挾懷上二胎的媽媽墮胎」,到「男孩竟喊殺父」,這樣的例子,總會時不時見諸報端,我們不妨反思一下為人父母的自己,是否真的教育好孩子了?

如何把握溺愛與關愛的界限

關愛是當他人無力解決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例如:孩子生病了,照顧他;孩子睡著了,給他蓋被子;孩子不夠高,夠不著書櫃上的書,幫他拿;孩子不識字,講故事給他聽……

溺愛是當他有能力解決時,你不讓他自己解決

例如:孩子在學校會自己吃飯了,到家你卻依舊給他餵飯;他摔倒了,本可以自己站起來,你非要去扶他起來;孩子到了可以自己穿衣服的年齡,你還幫他穿……

「有因必有果」,這是媽咪堅信的話。

以後長大了孩子粗鄙、吊兒郎當,我們會去指責他的品質人格,但我們很少去追究他背後的原因,我們說孩子不孝順父母,同時為憐憫的老人留淚,可是我們很少去追究這個老人到底值不值得被孩子尊重。

想起古代的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孩子從小肆意妄為,而他的父母不加以約束,結果孩子長大殺人了被判處極刑,臨刑前,孩子提議要再吸吮一次母親的X頭,母親就真的解開衣襟餵給他,他卻一口咬下了母親的X頭哭道:「當初你們要是早些管教我,何至於有今日之死!」

溺愛等於犯罪,功夫媽咪藉此小故事希望再次點醒父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