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5 月起,如果做對「某件事」,帳戶就會多出一筆錢,它是 ... 股利退稅

@ 2016-05-04

每年 5 月起,如果做對「某件事」,帳戶就會多出一筆錢,它是 ... 股利退稅

理財

AlphaGo

每年 5 月起,如果做對「某件事」,帳戶就會多出一筆錢,它是 ... 股利退稅

善用「股利扣抵稅額」,領 2 次股息

前幾天很巧

在捷運上遇到一位老同學

這同學知道我專職在做投資

說的也巧,

馬上從書包拿出一張,她最近收到的扣繳憑單

問我 這東東 要幹嘛?

如果我們仔細查看股利憑單的右上方

會發現有一欄「稅額扣抵比率」

這個數字乘上你領的「股利金額」

就是報完稅後

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到的「退稅」

舉例來說

如果你參加某一檔股票的除息

領到 1200 元股息

這檔股票的可扣抵稅率是 19.97%

這表示,你需要繳的稅

可以減少 1200 ╳ 19.97% = 240 元

為什麼呢?

理由是

你買進的股票,在配發股息前

已經被政府拿走一筆「營利事業所得稅」了

股利不應再被重複課稅

舉例來說

如果公司賺了 100 億

營所稅 17%

它會被政府拿走 17 億

剩下 83 億,才是可以派發股息的錢

如果這筆已經被政府「課過稅」的股息

發到你的手上

卻還要再繳一次稅

豈不是很不公平?

因此在兩稅合一之下,只要

你的所得稅率 你的所得稅率 > 稅額扣抵比率 → 糟糕!要補稅了

其中,稅率扣抵比率 = 公司營所稅 / 稅後淨利

注意!稅制有重大改變

本來這個好康的事情

可以讓我們在每年報完稅後

多領到一筆退稅收入

( 最快 7 / 31 可以領到 )

但在 2014 / 5 / 16

政府通過一個滿討厭的法令:

可扣抵稅額「減半」

這表示,在新制下

公式會改成 ...

自己的所得稅率 / 2 → YA!可以退稅 自己的所得稅率 > 稅額扣抵比率 / 2 → 糟糕!要補稅了

而且在新制之下

如果股利金額超過 2 萬

還要再加課 1.91% 的「補充保費」

( 奇怪了,投資股票,到底跟健保有什麼關係?)

這使得「買高退稅股來抵稅」這件事

變得不再那麼好康 !

甚至很多股票,不只無法退稅

反而變成要「補稅」

真的是有夠 OX!

因此,我們需要好好研究一下

「股利退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今年除息旺季來臨時

才不會抱錯股票,誤踩「補稅」地雷

今年「高退稅」股票,報你知! 已公告股利政策的高股息公司,扣抵稅率前 30 強

為簡化說明,假設所有股票都須繳二代健保

註:券商看盤軟體,可以查到每檔股票的退稅率

由於扣抵稅率高達 46%

每張股票,可以退稅 231 元

如果你的所得稅率只有 5%

加上這筆退稅後,殖利率可由 5.35%

大幅上揚至 6.25%!

但如果你是所得稅率較高的好野人

由於扣抵稅額減半了

幾乎所有的股票

都變得很難享有退稅,甚至還要多補稅

這會造成「實質殖利率」大幅下降

難怪很多大股東,都選擇不再參加除息

寧願等除完息,再把股票買回來 ...

證交所大數據,證明了 我 的推論結果

《 投資 3 結論 》 1. 除息「前」行情,可能不復見

往年高退稅股

從宣布股利政策,到除息前

往往會特別吸引買盤青睞

現在,由於扣抵稅額減半了

實質上等於「領股息,要多繳稅」

因此在除息前

高息,尤其是高退稅股

可能無法像以前一樣

得到堅挺買盤進駐!

2. 好股票剛除完息,反而變成好買點

反過來說

等到股票除完息後

一方面股價變低,資金壓力變小

二方面,「領股利要繳稅」的利空消除了

股價反而變得萬里無雲

所以對好股票來說

剛除完息,反而變成好買點!

3. 對「低」所得稅率的人來說 參與除息「賺退稅」,還是有利可圖

經過上文的試算,我們發現

高所得者,很難領到退稅

但這也表示

那些高所得的人將不再有誘因

來跟你搶這個「好康」的!

所以如果你的所得稅率只有 5%

( 希望你不是,或很快不是 XD )

只要股票的退稅率超過 10%

就還是能領到退稅

此時,你去參與這個「退稅」兼「領股息」行情

由於少了很多有錢人,跑來把股價往上拱

讓你的成本變高

投資勝算反而會提高喔!

領股息,是股民一年一度的大事

時序進入 4 月

高息股與高退稅股

即將開始變得越來越吃香

因此我寫下這篇文章

來跟您分享

今年除息行情,到底該怎麼玩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