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是戰略海軍的象徵,而今百年的航母發展史上終於有了中國海軍濃墨重彩的一筆。遼寧艦雖然被命名為航母訓練艦,但他的入列卻正式宣告中國海軍跨入航母時代。當前中國在大船重工建造首艘國產航母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按照軍事觀察家分析,新航母將會在今年某個時候下水並在兩年後加入中國海軍序列。
軍事評論員高峰指出,遼寧號航母訓練艦的改造是中國航母技術發展的成功實踐。其意義在於不但令中國一步跨如入了世界航母大海軍行列。同時也為中國全面自主設計建造更新型的實戰航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應該說遼寧艦的整個改建過程所積累摸索出的成功經驗和數據,鑄就了中國快速開建新航母的堅定信心。
更重要的是,遼寧艦正在擔負具有相當重要意義的戰略支持任務。高峰指出,遼寧艦除了要為未來中國海軍培訓大批的各部門指揮/技術官兵,以及最重要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之外,還要擔負編隊作戰指揮條例條令和戰役戰法的總結規劃。只要這些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那麼中國海軍自主建造的新航母服役時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然而在遼寧艦服役後,有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媒體和軍事專家煞有介事的稱,中國缺乏建造和改造航母的基本能力,遼寧艦的成功改造得益於烏克蘭等國的幫助。甚至有軍事論壇跟隨傳謠說,烏克蘭不顧西方及俄國的反對,毅然向中國提供了瓦良格號航母的全部圖紙,使中國軍工造船在改造瓦良格號航母時變得毫無障礙瓶頸。
上述這些分析和傳謠,讓很多軍迷對烏克蘭滿懷感激之情。當然不能完全抹殺烏克蘭的一些貢獻,但是從整個瓦良格號航母改造變身周期來看,並非如上述分析那麼簡單。縷一縷看就知道了,瓦良格號航母2002年抵達大連造船廠碼頭,2005年開始啟動改造工程,至2012年加入海軍歷時10年。這個周期美國至少可以建造兩艘10萬噸核動力航母。
很顯然中國軍工造船在整個準備和實質改造過程中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艱辛和血汗。而近日的一則中國官方媒體報道正是還原了事情的真相。這篇表彰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航母特種裝置工程副總設計師王治國的文章中指出,「對於王治國和同事們來說,開展項目研究,一無圖紙資料,二無設計經驗,三無標準規範,這樣一個新鮮又複雜的事物,幾乎都是要靠他們自己一點一點去摸索」。
這篇報道令「烏克蘭為中國提供瓦良格號航母設計圖紙」的謠言不攻自破。而真正應該令國人感動落淚的是,報道中突出的「從工程啟動開始到航母正式交付的這段時間裡,王治國親眼目睹了十幾位同事因為工作勞累犧牲在崗位上,他卻沒有因此退縮,而是心懷憧憬地堅持著」。正是這些默默奉獻自己的熱血和生命的功臣們鑄就了遼寧艦給國人帶來的驕傲。文章最後讓我們一起向這些功臣們致以最崇高的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