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士為什麼沒有陀飛輪腕錶?

@ 2016-05-03

勞力士作為表界傳奇之一,一直是很多朋友茶餘飯後的重要談資,而勞力士為什麼沒有陀飛輪腕錶這個問題也一直讓很多朋友感到不解,為此我們今天特別探討一下這個貌似非常技術級的問題。

第一,勞力士一直在幹什麼?

以實用著稱的勞力士差不多創辦於上個世紀初期,因為對腕錶基礎功能的執著和精益求精,在腕錶的精準度和防水方面都做的非常出色,比如瑞士天文台每年通過認證的腕錶總量中有一半是勞力士的產品,而且至今防水最深的記錄也依然由勞力士保持等等。也就是說,對於一些對製表藝術不是很挑剔的朋友來說,勞力士做的似乎已經足夠了,甚至藏表無數的鐘詠麟大師曾經說過「如果一輩子只買一塊表,那麼勞力士是不二之選」這樣的話。可見勞力士在真正的資深鐘錶行家看來,也是業內很難被替代的品牌,雖然它並沒有什麼複雜功能值得稱道,就更別提陀飛輪這樣的頂級複雜功能了。但是這並代表勞力士沒有生產陀飛輪的能力,反倒是以勞力士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來看,如果想生產陀飛輪腕錶幾乎是沒有任何可以講得出來的難度,無非就是一個想或不想、願不願意的問題。

勞力士宇宙計型迪通拿系列116520-78590,俗稱「小鋼迪」,自動上鍊機芯,精鋼材質,具備計時功能,表徑40毫米,防水100米。

第二,陀飛輪是乾什麼用的?

我們都知道陀飛輪很貴,也很漂亮,當然也能起到抵消地球引力的功能,但是有一個時代背景需要交代一下,很多朋友或許知道是寶璣大師發明了陀飛輪,但是在寶璣大師那個年代並沒有腕錶,而且陀飛輪所謂抵消地球引力對機械機芯影響的作用也主要是針對當時流行的懷錶或掛錶,這些表的共同特點是裝在上衣口袋裡或者掛在胸前、腰部等,也就意味這些表的位置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才會因為機芯各個部分受力的不同造成走時不准,而腕錶因為手臂不斷在晃動或擺動,所以機芯不同部分受地球引力作用的差異不是很明顯,換句話說,陀飛輪其實和腕錶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雖然放在腕錶上也非常美觀。另外,表哥在多篇文章中也一再強調,雖然某種程度上陀飛輪也代表了製表工藝的最高水準,但是如果以實用的角度看,它的存在其實並沒有太大價值,現在之所以很貴,主要是因為它已經蛻變了藝術品,也是增加頂級腕錶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重要因素。

陀飛輪本來是用來克服地心引力對鍾表機芯的影響而設計的,發明者就是製表先驅寶璣,它的原理是將擒縱機構放在一個框架(Carriage)之內,使框架圍繞軸心也就是擺輪的軸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轉,藉由不停地旋轉來抵消地心引力,進而提高鐘錶的走時精準性。

第三,勞力士和陀飛輪真的不能在一起嗎?

綜合以上分析,根據目前勞力士所秉持的製表理念(實用)來看,很難在短期內看到勞力士會生產陀飛輪腕錶,但是如果哪一天哪怕勞力士是悄無聲息地推出了陀飛輪,那也一定是一個爆炸性新聞,因為這對於比較熟悉腕錶行業,或者比較熟悉勞力士的人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們畢竟不是勞力士,而且製表行業的情勢也在不斷變化,況且勞力士在上個世紀機械製表行業最艱困的年代也曾推出過石英機芯的男錶,而以今天對勞力士的認識來看,那也是不可想像的事。所以,我們對勞力士的堅持和執著雖然抱以尊敬,但是也不會執拗到認為自己比勞力士還了解勞力士,將來勞力士會怎麼做我們還要靜觀其變,拭目以待。

總評:對於製表行業評價的標准其實是有很多的,既有把基礎功能做的很棒的,像勞力士;也有把複雜功能做的非常好的,像積家等。其實不管專注於什麼,能否做出特色,做出格局,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