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好友A帶孩子來我家玩,小女孩兒特別漂亮,活潑伶俐,可她媽媽卻向我訴苦,「你別瞧她看起來乖,其實可叛逆了,才這麼小就開始和我頂嘴,頭都給我氣炸了,我快管不了…」。
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幾乎發生在每個孩子身上,那個你眼裡的小乖乖突然有一天開始不那麼聽話了,隨口就說「不!」、「為什麼?」、「憑什麼」、「這不公平!」…你讓他做什麼他就不做,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昂著頭、撅著嘴處處都和你對著干,讓你氣不打一處出。
這讓我想起了前兩天在The Fatherly Forum論壇(美國一個粑粑麻麻討論育兒經的熱門論壇)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是Pamela Li,她也是一個小女孩的媽媽,還是位育兒和幼兒腦發展專家,曾在哈佛和史丹福大學作基於證據的育兒實踐研究,著有育兒暢銷書《Turning Tantrums Into Triumphs: Rookie Parenting Guide To Stopping Toddler Tantrums》(化脾氣為勝利:新手父母怎麼制止孩子發脾氣)。
她在自己的文中寫到,在很多人看來,孩子頂嘴就是和自己作對,於是生氣、失落、怒火中燒,甚至恨不得揍他一頓。但其實,這不過是我們對於「失去權威」的一種尷尬,在這種尷尬的情緒下,我們很容易惱怒,然後拿出父母的權威逼孩子就範。但據一項統計顯示,頂嘴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愛頂嘴的孩子約占70%,這是由於隨著孩子接觸範圍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他們有了自我的意識,內心世界也更豐富了,這時他們會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有著與父母不同的看法,不想再讓父母處處管自己,於是與父母時時頂嘴,事事抬槓。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被反對時,心平氣和的接納孩子的頂嘴?我知道,這很難,除了修練一顆強大的內心外,我們還可以學學Pamela Li提供新的視角,認識下頂嘴背後能為孩子帶來的好處,這樣孩子下次再發作時,也許你能更冷靜,也更能處理好這個矛盾,一起來看看她支持孩子和自己頂嘴的6大理由吧:
1、頂嘴的孩子懂得表達反對意見
當孩子心理發展出現獨立的萌芽,慢慢有了自我意識後,就開始有自主的願望了,當這些願望遭到父母的反對或制止時,就容易發生頂嘴。很顯然,頂嘴的他是在表達與你相反的意見,而我們這時給出的反應如果老是生氣、控制或打壓,那麼這些情緒會逐漸內化到他的意識中去,覺得表達反對意見是件讓別人不高興的事,一件錯事。
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即使不喜歡參加聚會,卻也跟著大家走;即使想要拒絕別人的請求,卻怎麼也說不出「NO」;即使知道自己的方案比別人更好,卻不敢在會議上發言?在他們眼裡,人際交往是一種負擔,而這些問題的癥結基本都能追溯到小時候,當他們發出幼小的吶喊時,得到的全是負面情緒,所以就越來越怕反對別人這件事了。其實,家對孩子來說是最安全的地方,如果在家裡都不能say no,不能提出反對意見,那他還能在其他地方去勇敢表達嗎?同樣,我們是孩子最信任的父母,如果連和我們唱反調的勇氣都沒有,那就更不敢向別人提出不同見解了。
2、得到尊重後學會尊重
我們一直都強調,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言傳身教。例如要求孩子不能多看電視,你就別下班後在電視前呆坐;要求孩子不能偏食,你就別在餐桌上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同樣,如果你希望孩子學會尊重,那麼首先,你要讓他知道你是尊重別人的,包括他在內。
當他哭時,我們要關心他為什麼哭而不是馬上阻止他哭;
當他發脾氣時,我們要關心他為什麼生氣而不是發個更大的脾氣以暴制暴;
同樣,當他頂嘴時,我們要關心他說得對不對,而不是頂嘴本身對不對…
這樣,他會感覺到自己是被父母理解和尊重的,因此也會對你的話回之以尊重,在彼此尊重的氛圍下,很多事就更容易化解了。正如一位哲學家所說,對於兩個相互尊重且足夠理性人來說,他們的任何分歧最終都能達成共識。
3、頂嘴讓他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曾有專家做過這樣的研究:將兩歲至五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平時喜歡頂嘴,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平時乖順,反抗性較弱。結果發現,反抗性較強的孩子中,有80%長大以後獨立判斷能力較強;反抗性較弱的孩子中,只有24%長大以後能夠自我行事,但是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仍然比較弱,常常依賴他人。
因此,當孩子或倔強或哭鬧地和我們頂嘴時,也許,他真的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已。而這正是他鍛鍊表達的好時機,很多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會表達,有什麼想法總是悶在心裡,那不如反思下,你是如何對待他的表達的,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從你,那麼他的判斷力自然就難以發展,久而久之,他就會變得有話不敢說,有想法不敢表露,從而導致其獨立做事能力差,優柔寡斷,缺乏主見。
4、頂嘴時可以培養批判性思維
一個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是一個能追求真理的人,這樣的人具有獨立的人格魅力,往往能對事情洞若觀火,具備全面性和預見性。中國的莊子也有「欲立之,則先破之」的說法,想一想,孩子頂嘴時,不正是他開始嘗試批判性的接受實物的時候嗎?
這時候,我們應該認真地聽一聽他有什麼好主意,如果他說的很棒,就應該同意,如果說得沒有道理,就在尊重的前提下,耐心地告訴他為什麼不行,讓他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也許有人要說,和小孩兒講道理,不是對牛彈琴嗎?其實,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孩子會不會聽懂,對於他們來說,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而且,很多道理你如果不說,孩子永遠也不會懂。
5、頂嘴的孩子更會調節情緒
在很多人印象中,和別人頂嘴或叫板是不禮貌的,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要把話咽到肚子裡,因為一旦把不同的建議說出來,就會破壞與對方之間的關係,即使內心不滿,仍然勉強服從。
可事實真恰恰相反,很多人都說,心直口快的人幸福指數更高,因為他們在自己覺得不爽時,更容易說出來,實際上,很多事情說出來後不僅自己心裡好受了,問題也會變得更容易解決了。要知道,有時候壓力是別人給的,但更多時候,壓力來自於自己的內心。所以,如果頂嘴是孩子的一個情緒出口,我們又何必把它看得那麼嚴重,非打壓不可呢?
6、頂嘴讓孩子明白權威不都是對的
權威並不是都是對的,這道理誰都懂,但面對孩子,我們似乎很難向他講明白這個道理。而在頂嘴時,正好是個讓正確理解權威的好機會。在他幼小的世界裡,一開始爸爸媽媽就是權威,長大一些,老師是權威,再後來,Boss是權威…面對這些強大的個體,頂嘴,成為他挑戰權威的開始。因此,我們在面對這個挑釁的「小討厭」時,是嚴厲打壓,讓他知道權威神聖不可侵犯,還是傾聽他的想法,讓他明白,有時候權威有權威的道理,但有時候,權威也是可以改變的?聰明的你一定知道怎麼做更好。
寫教育的文章越久,我就越發覺得,做一個成功的父母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作為粑粑麻麻,我們要面臨很多來自孩子的挑戰,尤其是當你的要求或評論遭到孩子冒失的頂撞,嚷嚷著頂嘴時,處在對壘雙方的你們也許即將面臨一場爭吵,而理性的你也應該知道,在這場爭吵中,即使你喝制住孩子,他心裡也不會認同,所以你們誰也不會贏。既然這樣,不妨學學Pamela Li,告訴自己:「哇,我的孩子會頂嘴了,也許這就是他認知能力、自我意識上台階的表現,也許還能趁機鍛鍊他不少能力,還不錯哦!」把雙輸的局面變成雙贏,這樣不是挺好嗎?
頂嘴很正常
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