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五大盟友齊倒向北京:中國要啥就能給啥

@ 2016-05-01

上世紀70年後期開始,美國為了拉攏中國抗衡主要競爭對手蘇聯,逐漸對中國開放了武器出口的大門,在短短的十年蜜月期中,中 國從美國引進了LM2500艦用發動機,黑鷹直升機,從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等國購買了海響尾蛇防空飛彈、阿斯派德空對空飛彈、超黃蜂直升機、海豚直升機和 大量電子設備,甚至中國還認真的同美國商討購買F-15和F-16,同西德談判引進豹-2主戰坦克,要不是因為確實沒錢,

現在的解放軍中,99式坦克可能 就成了豹-2的「兄弟」,而殲-11戰鬥機也會被說成是F-15的「山寨版」了。很多軍迷現在常常嘲笑印度的軍隊是「萬國造」,殊不知整個八十年代,中國 國防工業與西方接觸頻繁,也是一幅「萬國製造」的景象。

圖片為中國飛行員在法國試飛幻影2000時期的照片

新中國成立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就把中國列為武器禁運對象,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只能依賴蘇聯,在老大哥的幫助下建立了一 套蘇聯式的軍工體系,與西方的道路截然不同,然而到了中蘇交惡之後,中國同時受到東西方的武器禁運,作為後發國家的中國無法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進行跨越式 發展,因此嚴重影響了軍事技術的發展,到改革開放之前的時候,美蘇等大國已經換裝了第三代裝備,而中國依然使用50年代的老舊產品,在中國周邊的鄰國中, 機械化程度僅比柬埔寨、寮國和緬甸高,別說蘇聯和印度,就連朝鮮和越南都比不上。

後進國家利用已開發國家的經驗教訓縮短髮展時間,這本來就是歷史的客觀規律,工業革命之後,德國、日本包括美國都曾經走過這種 「山寨」之路,因此中國軍工吸收國外技術化為己用完全是明智選擇,靠著中美蜜月期的技術引進,中國國防工業突破了蘇聯模式的桎梏,擴展了視野,大幅提高了 裝備製造水平和標準。但是隨著西方對華禁運的重啟,一夜之間中國又回到了只能依賴俄羅斯的境地。雖然俄羅斯的技術相對於當時的中國還是先進不少,但對於 「見了世面」的中國人來說,已經無法被滿足了。

中國也曾少量裝備美國黑鷹直升機

軍事專家表示,雖然西方國家現在仍未放棄對華武器禁運政策,但是有意思的是真正嚴格執行的似乎只有美國一個國家,而歐盟早就 對龐大的中國市場垂涎不已,以法國、德國為首的歐洲大國多次呼籲解除對華禁運,就連美國的小弟英國都態度曖昧。事實上,歐盟對華禁運政策已經千瘡百孔,隨 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民用技術的發展使得世界無法忽視中國的貢獻,在軍用技術和裝備上西方也無法像從前那樣完全將中國置之門外。特別是隨著中國作為「世 界工廠」在全球經濟舞台上日益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方利用技術封鎖阻止中國國防工業發展的圖謀已經成為空談。

於是,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開始打著出口民用技術的幌子對華出口軍民兩用技術,英國和法國對中國銷售雷達和發動機,而德國的 MTU柴油發動機已經成為了中國海軍和海警部門的標誌性產品,就連義大利和西班牙都在積極對中國推銷軍民兩用技術,可以說,歐洲各國大力推動對華出口軍民 技術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這非常容易理解,中國現在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和最大的市場,沒人會跟錢過不去。

美盟友就一事皆倒向華:歐巴馬遭集體炮轟

美媒稱,美國國防部長卡特亞洲行期間取消原定的中國之行,中國官媒回應在南中國海問題不看美國臉色。有美國學者提出,美國應該調整對華關係,不要對中國的言行反應過度,中國數十年也不會威脅到美國霸主地位。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

據美國之音網站4月18日報道,針對美國國防部長取消訪華計劃,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政府問題教授副教授史蒂芬·布魯克斯說,南中國海問題是令中國不快的直接原因,問題根本則與美國對華整體戰略思維有關,而首先美國不應過分擔心中國的崛起。

資料圖:華盛頓政府辦公樓上懸掛的中美國旗。

他說:「中國正在崛起,但是並未站起。美國經濟上可能有些下滑,但美國整體並未跌落,我們認為,未來數十年美國依然將是世界 唯一超級大國,而中國崛起將大大慢於歷史上那些曾經崛起的國家,例如,德國和英國,因為這些國家科技上同當時的大國並駕齊驅,中國目前科技上根本不及美 國。」

他說,美國強大經濟和科技實力,足以威懾中國向地區和海外擴張,阻止重大事件發生,動搖美國超級大國地位。對於這一點美國媒體和決策者認識似乎不足,因而導致美國幾乎事事都與初出茅廬的中國針鋒相對,摩擦不斷,這就是目前美中關係基本現狀。

美國總統歐巴馬

關於南中國海問題,布魯克斯說:「中國造島是對東亞地區穩定的根本威脅嗎?是對海洋航行的根本威脅嗎?是對整體秩序的根本威脅嗎?經過思考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傾向盯著眼前事務,賦予這些眼前事務的意義,有時遠大於其實際理應得到的程度。」

中國在南海造島只是基於本國需求而進行的一項活動

布魯克斯還以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例說,中國有正當理由推進本國以及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而歐巴馬政府認為,亞投 行是對世界銀行以及國際整體秩序的威脅。為此美國動員其盟國抵制中國主導的亞投行。遺憾的是,美國的這次外交遊說基本歸於失敗,美國的不少盟國紛紛參與亞 投行。

布魯克斯表示,他的本意並非是要「全然無視中國的行動」,不專注美國的自身發展,而是批評華盛頓對中國「反應過度」。

中國外長王毅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編輯吉迪思·羅斯概括布魯克斯美中關係政策建議時說,作為一個成熟和有城府的大國,是否應像對待少年躁動那樣對待中國,不要事事與其較真爭吵。

中國外長與美國國務卿頻繁互動

不過,美國空軍協會資深顧問皮特·修斯表示,絕對不能忽視中國的最終目標,中國目前只是羽翼未豐。修斯認為,中國的想法或許是不切實際的夢想無法實現,但是不能否認那是他們的最終目標,美國不能坐等中國羽翼豐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