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廚寶典之中、西式擺盤技巧,快來學習吧!

@ 2016-05-01

人們在品嘗菜品時,形象總是先聲奪人。菜品色彩斑爛、視覺形象美,可使食者舌底生津,增加味覺感受。同樣,味覺感受好,更深化食者的審美感受。

由此可見,造型在菜品中有著重要地位。中西式擺盤有一定的區別,在設計菜品時,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常從自然美、裝飾美、工藝美和意境美來一展菜品的視覺形象。

西式「點、線、面」的擺盤技巧

美食藝術從不止於味蕾之間,菜肴出品的藝術風永遠是餐飲美學的風向標。

分子料理的興起為「點、線、面」的出品構成設計賦予了更多內涵。設計返璞歸真的回歸思潮散布到各個角落,縱觀近年來國際菜肴出品的流行趨勢,無不突出最本真的「點、線、面」精髓。

這些基本的"構成三要素"是一切視覺元素的起點。簡單的東西或許更加可以凸顯出設計的衝擊力。菜肴的出品做的漂亮,對點、線、面、立體的裝飾把握至關重要。

點:

點在構成中具有集中、吸引視線的功能。在幾何學上,點只有位置,沒有面積。但在實際構成中點要見之於形,並有不同大小的面積。相對於有有錯落感的盛器「面」,作為「點」的菜肴顯得尤為突出。

點的連續會產生線的感覺,點的集合會產生面的感覺,點的大小不同也會產生深度與層次感,幾個點會有虛面的效果。

線:

幾何學上的線是沒有粗細的,只有長度和方向,但構成中的線在圖面上是有寬窄粗細的,線的粗細可產生遠近關係。

垂直線有莊重、上升之感;水平線有靜止、安寧之感;斜線有運動、速度之感。線在造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為面的形是由線來界定的,也就是形的輪廓線。曲線有自由流動、柔美之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面:

面是體的表面,它受線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狀。面有幾何形、有機形、偶然形等。

面分兩大類:一是實面,一是虛面。實面是指有明確形狀的能實在看到的;虛面是指不真實存在但能被我們感覺到的,由點、線密集機動形成。

中式擺盤也可以如此美妙!

中餐與西餐最大的區別在於合餐制與分餐制。中國人注重團圓的家庭氛圍,共享美味的形式與習慣也影響著菜品的擺盤,中餐多選用圓盤容器,也緣於此。

西餐擺盤靈活性大,會注重很多菜品以外的東西,如季節、餐廳風格、菜品主題等,沒有固定模式,但是同一盤中不同食材的味道絕對不會互相影響,中餐則是注重傳統習慣與色香味全面結合,隨著中西交流,中餐的擺盤也逐漸多樣化了。

如今中餐廳的傳統菜品也漸漸重視擺盤效果,說明擺盤的好壞直接影響客人的食慾,所以擺盤的技巧也是一名廚師所要必備的技能之一,不可懈怠。

中餐擺盤的基本形式

混合擺盤:

這種擺盤適用於不同顏色、不同食材的菜品,加調汁拌勻即可。

分隔擺盤:

將不同味道的原料或菜品放在同一盤的不同隔斷中,較常見。

立體式擺盤:

在西餐中很常見,如今中餐也經常使用,這種形式需要設計感和想像力,錯落有致的立體形狀可呈現時尚現代感。

平面式擺盤:

重疊平鋪於容器之上,適用於片狀冷餐,如冷肉品等。

圓柱擺盤:

與立體擺盤異曲同工,但它不需要複雜的造型設計,只要將食物放在盤中成圓柱形狀,主體美觀且整潔。

墩形擺盤:

與柱形擺盤意義相同,把一個個四方體立起來的一種擺盤方式。

球形擺盤:

把食物捏成球形的一種擺盤法。

放射狀擺盤:

有統一感,而且主次分明,放射開的圖案更顯整齊。

融合菜的裝飾要從廚房的場地、人手、餐具、出品時間等方面做相應的調整,菜肴點綴應該簡單明了、不拘一格、隨心所欲菜肴裝盤;打破傳統、在不規側裝盤中尋求意、雅、靜,擺拖傳統菜的滿、擠。可以借鑑以下的方法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擺盤方法。

1、 花草枝葉點綴法及各種鮮花

2、 畫線點綴法可用各種顏色「黑、紅、綠、咖啡、黃等

3、各種蔬果做為點綴和盛器皿,如包心菜、生菜、黃椒、番茄等

4、選用不同糖藝加工造型,心型、彩帶等

5、各種異形器皿裝飾法。如玻璃杯、竹、木、陶器、試管等

6、反古器。如博古架、紫砂壺、小蒸籠及仿古石盤等

擺盤Tips:

1、選擇餐具要符合食物特性。

2、餐盤大,易塑造菜品樣式。

3、食材紋理和材質一般遵循軟對硬、粗糙對順滑、乾燥對粘稠等。

4、食物擺放要整齊,不可超出盤子邊線。

5、附加內容不要過多。

6、主體食物突出,忌喧賓奪主。

7、注意飲食衛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