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強戰列艦之一:英國巨艦炸了幾個月也沒炸沉

@ 2016-05-01

二戰最強戰列艦之一:英國巨艦炸了幾個月也沒炸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暗濤洶湧,各國私下打小算盤,提升海軍艦船的技術含量和武器的威力。納爾遜級戰列艦包括「納爾遜號」和「羅德尼號」兩艦,裝備406毫米重炮,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一種戰列艦。此圖是該級艦二號艦「羅德尼號」。

該型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3950噸,滿載排水量38000噸。主機總功率45000軸馬力,最高航速為每小時23節,艦載武器裝備有406毫米口徑主炮9門,由於噸位限制,只好將9門主炮布置在前甲板上。1941年5月27日,羅德尼號參加了圍殲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行動。戰鬥中,羅德尼號對已經喪失有效還擊能力的俾斯麥號發射了兩發16英寸炮彈。其中只有一發命中,卻立刻將俾斯麥正面炮群報銷,可見其威力。

406毫米主炮炮彈重量接近一噸,難怪俾斯麥號被一發炮彈就打殘了。

艦上的水兵們正在進行訓練,看來是準備上陸作戰。其實歷史上陸戰能力最強的海軍是俄羅斯海軍,俄羅斯海軍經常陸上作戰,對手們一看到帶披肩的水兵衝來,常常嚇得發抖。

前甲板安裝9門406毫米艦炮,十分威風,每門炮重量108噸,由阿姆斯特朗等數家兵工廠生產,共製造了29門,兩艘艦上共安裝了18門,其它的備用。 納爾遜級戰列艦將主炮全部配置於前甲板,是比較獨特的一種設計。

單炮射速每分鐘1.5發,射程可達32千米,不過大射程該炮的穿甲能力嚴重下降。

水兵在維護炮管,當時大炮是軍艦的靈魂,大炮不好用,軍艦就是廢鐵,需要精心的維護保養,隨時能打響,消來敵人。

二戰中,英國皇家海軍共有17艘戰列艦,但當時主要在大西洋戰場執行對德威懾,戰績並不突出。

誰敢來試試

大炮象是軍艦的拳頭一樣,每天都要保持乾淨好用。

從風帆時代就養成的悠久傳統,皇家海軍的水兵在清洗甲板。當時英國皇家海軍認為,乾淨的軍艦就是有戰鬥力的船,不幹凈的軍艦打不了勝仗。這其實背後有兩層含義,一是乾淨的軍艦傳染病少,士兵體力好;二是軍艦的狹小空間下,水手閒得沒事幹,會喝酒打架找麻煩,當時的艦長必須保持水手們忙起來,這是一種管理的技巧,儘管沒人性。

來自南非的志願兵在大炮上合影,大炮是軍艦的寶貝,通常不經允許不讓這麼隨便玩的。

該艦還有6座雙聯裝152毫米炮塔,可以作為巡洋艦的主炮,炮重100磅(45公斤)。

最大排水量38000噸,長220米,寬32米,航速22.5節(每小時43.5公里)

羅德尼號的主炮射擊,當年是海上巨無霸,按海權論的觀點,有點象黑社會搶地盤,誰的拳頭,誰就說得算,這種軍艦當時很強大,話語權就大。

巨大的火炮,顯示著大英帝國的綜合國力。

火炮是戰艦的命根子,沒有大炮啥也不是。這是英軍炮手們正在用模擬器進行炮術訓練,如何更快更準的把敵艦打趴下,是他們的目標,英國皇家海軍歷史高度重視快速射擊,因為海上炮戰,首先命中敵人,會使敵艦失去還擊能力,先下手為強。

該艦安裝6座8聯裝2磅高射炮(QF 2-pounder naval gun),單管射速115發每分鐘,射程3200米,是對付飛機的有力武器。但是這種炮在實戰中表現不佳,1941年12月,威爾斯親王號(伊莉莎白女王級)和反擊號(比較舊戰略巡洋艦在東南亞被擊沉,暴露了戰列艦對飛機的無柰,其實飛機是天上的雄鷹,戰列艦是地板上的烏龜,飛機有絕對的主動性,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沒有制空權,再強大的海軍也沒有。

水兵們在保養軍艦上的錨鏈,用刷子給錨鏈塗黃油,錨是船的剎車,需要經常保養,遇到風暴錨泊等關鍵時刻,不能出問題。

水兵們在軍艦上。二戰結束後,首艦納爾遜號1948年2月退出現役,被用來進行轟炸訓練,被炸了幾個月,也沒有炸沉。最後被1945年被賣給托馬斯沃德公司,拆了廢鐵,皇家海軍的榮光從此黯淡下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