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以此功德,報累世父母

@ 2016-04-29

《心地觀經》

慈父之恩,高如山王;

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佛家,重視孝道。要想求佛道,必先修孝道受菩薩戒。菩薩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六道眾生多生多劫都是我的父母眷屬。所以行孝道自然就不殺生害命,不吃眾生肉,慈悲心才能長養。佛陀上天宮為母說法,地藏菩薩行大孝發大願廣度無量眾生,託付度生重任,即是為了報一切父母之恩,更是為了要提倡佛門的孝道。

釋迦牟尼佛以佛眼觀眾生的疾苦,作《父母恩重難報經》,這部經典,詳細記述了婦女從懷胎一月至十月所經歷的辛苦,胎兒吸收母親精華生長的情況。特別是以母親為例,闡述了父母對兒女的十中深厚恩德:

第一恩 懷胎守護恩

累劫因緣重,今來托母胎,月逾生五臟,七七六精開。

體重如山嶽,動止劫風災,羅衣都不掛,裝鏡惹塵埃。

第二恩 臨產受苦恩

懷經十個月,難產將欲臨,

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難將惶怖述,愁淚滿胸襟,

含悲告親族,惟懼死來侵。

第三恩 生子忘憂恩

慈母生兒日,五臟總張開,

身心俱悶絕,血流似屠羊。

生已聞兒健,歡喜倍加常,

喜定悲還至,痛苦徹心腸。

第四恩 咽苦吐甘恩

父母恩深重,顧憐沒失時,

吐甘無稍息,咽苦不顰眉。

愛重情難忍,恩深復倍悲,

但令孩兒飽,慈母不辭飢。

第五恩 回干就濕恩

母願身投濕,將兒移就干,

兩乳充饑渴,羅袖掩風寒。

恩連恆廢枕,寵弄才能歡,

但令孩兒穩,慈母不求安。

第六恩 哺乳養育恩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

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攣,

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

第七恩 洗滌不凈恩

本是芙蓉質,精神健且豐,

眉分新柳碧,臉色奪蓮紅。

恩深摧玉貌,洗濯損盤龍,

只為憐男女,慈母改顏容。

第八恩 遠行憶念恩

死別誠難忍,生離實亦傷,

子出關山外,母憶在他鄉。

日夜心相隨,流淚數千行,

如猿泣愛子,寸寸斷肝腸。

第九恩 深加體恤恩

父母恩情重,恩深報實難,

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

聞道遠行去,憐兒夜臥寒,

男女暫辛苦,長使母心酸。

第十恩 究竟憐愍恩

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

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

母年一百歲,長憂八十兒,

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當時佛的弟子們聽罷此經,垂淚悲泣,痛割於心,深生慚愧,共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是罪人,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獄人。

《報父母恩咒》

nā mó mì lì duō ,duō pó yì, suō hē。

南 無 密 栗 多 , 哆 婆 曳, 娑 訶。

發音註解:

南無:錄音帶多讀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讀(nā那)(mō摸)。另海濤法師著《慈悲的咒語》中注音為南(nán難)無(mó摩)。

曳:此處應讀古音(yì義)。不讀今音(yè夜)。

誦咒迴向文:

願此報恩經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與含靈,皆共同登聖覺岸。

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有佛教報父母恩咒,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念誦報恩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盡孝之心又何止拘泥於七月啊!)

實踐孝道,才能談得上報恩。釋迦牟尼佛,以身作則,為人演說孝道。成佛以後,親自為父母講經說法,告訴他們宇宙人生的真相,啟發他們的智慧而徹底離苦得樂。父親去世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守在他父親身邊,安慰他,開導他,讓父親放下一切憂慮煩惱,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佛道,即成就圓滿的智慧,而這種圓滿智慧的基礎,第一步就是孝養父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