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路車車架改造成固定齒輪車

@ 2016-04-29

1. 前言

事情是這樣子的,完全擺脫汽車生活之後,

阿財想把以前的發財車 1.0 加裝擋泥板改造成風雨無阻的買菜車/約會車。

不過很遺憾的,發財車1.0的車架少鑽了很多孔,無法直接裝上這些實用的零件。

因此,把發財車1.0典當掉之後,阿財也到意外取得了一組老鋼管公路車車架。

這一系列三篇文章就是要來記錄阿財把這個車架改造成買菜車/約會車的過程。

第一篇是車架的取得與準備上漆的工作,

第二篇是上漆的過程,而最後一篇是車架的組裝。

2. 車架取得

要找古典的車架,最好的方式也是從拍賣網站著手。

在eBay上尋覓的過程中,

阿財搭配了 Mac OS X的小軟體 Baywatch,

把瀏覽器顯示的拍賣項目加入 iCal 中方便記錄結標時間。

如果要找一組老鋼管車架並改造成單速/固定齒輪車,

省錢的訣竅在於購買高級車款裡面的最低階

大廠為了提高產能、簡化製作流程,

很多車款的車架其實本質相同,差別在於零件的等級。反正最後要留的也只有車架,

所以只要過了這個高級車款的門檻,

車架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水準。

這邊阿財鎖定了 Raleigh Super Course MK II。

圖片取自Retro Raleighs

Raleigh Super Course 是當時五款高級車種裡面的最低階

(Team Professional -> Professional -> International -> Competition -> Super Course)。

和四位老大哥同樣採用 Reynolds 531 鋼管,重量和大致水準都顯得相當出色,

而且前後叉都有亮麗的鍍銀(chrome-plated)。

最重要的是價格通常比前幾款低很多,

下雨天騎去買菜也不會太心疼。

同期高階一點的 International 車款長這樣:

圖片取自Retro Raleighs

最後阿財從 eBay 以台幣三千多元的價格取得了這組烤漆狀況不太好,

顏色不太合胃口,但是車架尺寸以及型號規格完全符合需求的車架 –

徐娘半老丰采依舊的1976年英國製造 Raleigh Super Course MK II:

3. 車架處理

車架取得之後,先把上面能拆的零件都先卸下來方便處理。

這邊阿財用工具把原本附贈的BB (Bottom Bracket)與車頭碗(Headset)都拿下來。

由於烤漆狀況不理想,英格蘭旗的配色也不是我的菜,所以車架確定取得之後,

緊接著就是上色的準備動作了。逛了幾家汽車用品店,阿財買了下列物品:

– 3M 分色膠帶

– 60號砂紙

– 150號砂紙

– 線鋸

– 工作手套

– 口罩

– 一大堆回收來的包裝材料紙

– 金屬拋光液 (Metal Polishing Compound)

其他之後上色會用到的物品這邊也先列出,方便採買時參考

– 400號砂紙

– 600號砂紙

– 1500號砂紙

– 上漆遮蓋專用的大塑膠布

– DIY噴漆架

– 噴漆 – 大罐底漆

– 噴漆 – 大罐主色漆 (如果有必要得準備多色)

– 噴漆 – 大罐亮光漆 (又名金油)

– 漆面拋光液 (Paint Polishing Compound)

開始之前,先用金屬拋光液把裸露的鍍銀部分先磨亮。

這邊阿財依照產品指示,搖一搖之後沾上一塊布輕擦。

擦拭完畢之後,銀色會發出刺眼的閃光。

拋光完成之後,

接著用分色膠帶把想保留原色的部位貼起來,

這裡阿財先保留了Raleigh的商標部分。

為了愛護環境,阿財決定捨棄去漆劑,用麻煩一點的砂紙來處理。

線鋸用來把原本用來裝後煞車線與變速線的結構切掉。工作手套有了之後,

可以少洗很多次手節約用水。至於口罩一定一定要準備,不然磨沒兩下,

擤出來的鼻涕都會黑黑的!!

至於包裝材料紙就是用來墊地板,方便處理掉碎屑。

分色膠帶貼好之後,將包裝材料紙鋪好,手套和口罩戴上,60號砂紙就直接拿出來磨,

磨太用力車架金屬部分出現花紋也沒關係。花了幾天幾夜斷斷續續工作,

阿財終於把車架原本的烤漆大致去除,

剩下角落的殘留聽高人指點(Eric)是說沒什麼關係,所以就不管了。

去漆完成之後,取出線鋸把煞車線頭切除。

這邊要有心理準備,切掉之後的傷口似乎很難處理得好看。

不過阿財覺得原本簡單的車架線條多出那幾個頭實在不順眼,

所以就不顧刀疤開刀處理了。

上述工作都完成之後,最後用分色膠帶把鍍銀的部份都包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分色膠帶邊緣一定得用力貼緊,

尤其是膠帶繞一圈之後交接的地方。沒貼緊的話,噴漆的顏色會漏進去喔!

這台 Raleigh Super Course 之所以稱為小黑驢,

一來因為是買菜車,未來得肩負載重與運輸的工作,

同時配色以黑色為主。

這篇文章要來看看整個車架最麻煩的上色過程。

1. 前置準備

上漆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去漆時買來的手套、

口罩和回收來的紙。除了這三樣,其他需要準備的物品如下:

– 400號砂紙

– 600號砂紙

– 1500號砂紙

– 上漆遮蓋專用的大塑膠布

– DIY噴漆架

– 噴漆 – 大罐底漆

– 噴漆 – 大罐主色漆 (如果有必要得準備多色。這邊阿財準備了三色: 黑色、白色與銀色)

– 噴漆 – 大罐亮光漆 (又名金油)

– 漆面拋光液 (Paint Polishing Compound)

接著,衡量一下環境,找個通風良好、

乾燥又沒什麼風的地方架設噴漆工作區。

阿財拿了一個撿來的壞掉修車架,加上兩片厚紙版,

塑膠布蓋上之後就出現一個可以噴漆的空間了。

值得注意的是完整上漆的過程可能會持續個5~7天,

每上完一層漆得等油漆乾掉才能再上另一層。

如果是在公共區域噴漆,記得多準備一些紙張與塑膠布。

2. 噴漆的悲劇

噴漆是很需要經驗、細心與耐心的動作,

很遺憾三者阿財都很欠缺,整個噴漆過程中發生了三大悲劇…

2.1. 不看說明書的悲劇…

阿財選用的噴漆是頗受好評的 DupliColor 產品。

DupliColor 的噴嘴設計分為按鈕頭與噴嘴。

一開始阿財相當笨又相當懶,以為噴嘴是塞在新油漆上的保護蓋,

所以噴之前把這個噴嘴拆下來丟掉…

結果噴出來的漆都是粗粗的水滴狀,

光是修正這個錯誤就花了3天的時間…

直接噴出鼻涕型的漆

結論是各家噴漆特性不同,噴罐設計各異,使用之前務必先看清楚再動手。

2.2. 環境浩劫的悲劇…

某天早上阿財異想天開,想說補上一點點漆就好,

於是在室內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拿銀漆噴了幾下,

結果方圓5公尺範圍內的物品都被灰塵般的銀漆覆蓋,

而且整個房間出現奇特的氣味…

隔天花了數小時的時間大掃除才稍微復原…

在室內處理噴漆,至少要包出這樣一個繭。

這裡各位務必切記,千萬避免在室內噴漆。如果真的得在室內搞,

也不能嫌麻煩把噴漆區域用塑膠布或其他方式隔離開。

2.3. 銀漆的悲劇…

當初好大喜功想把車頭的Lug噴成銀色,不巧銀漆很不容易乾,而且噴完之後要很小心,

不能碰到磨到,更不能貼上分色膠帶,

而且銀漆的粉塵量是其他漆的數倍,使用前一定要確實分色!

上了亮光漆之後的銀漆,瞬間變成無趣的鋁色。

結論是銀漆需要用愛來呵護,不然一不小心不是爛掉就是失去金屬的光澤,切記!!

同時銀漆絕對無法取代鍍上去的銀色金屬 –

至少以阿財的經驗看來是無法辦到,

而且可以避免這種金銀色系噴漆的話就盡量避免,實在是有夠難搞!!

3. 噴漆上色

3.1. 底漆

開始噴漆前,車架上的灰塵盡量清除,而且要保持乾燥,

可以的話就是避免用水去清理。清理完畢之後,

用分色膠帶把不想上色的鍍銀部分包起來。

一切完成之後從底漆開始,這邊就參考手邊噴漆的指示去處理。

依照阿財手邊DupliColor底漆的說明,

一共要噴三到四層,每層間隔10分鐘,最後放個1小時就會乾掉。

為了保險起見,阿財噴完之後過了幾小時,

用400~600號的砂紙把噴不平的部份稍微處理掉。

3.2. 色漆

為了減少分色膠帶的使用量,

阿財決定先從面積最少的顏色開始上(如果這個方法錯得離譜請指教)。

分色膠帶稍微貼出範圍之後就開始上白色區域,

接著依照噴漆的說明等了一天。

銀漆的部份是錯誤示範 –

銀漆一定要最後上,貼分色貼紙上去之後光澤會遜掉。

白色漆乾掉之後用分色膠帶貼起來,

同樣記得邊緣的部份要貼緊,接著開始上黑漆。

上完之後同樣按照指示等一天。注意等車架乾的過程千萬不能放到地上,

油漆看起來好像乾了,其實還是非常脆弱的。

最後再依照同樣的方法進行分色與上漆,

一切完成之後等油漆完全乾就準備上亮光漆了。

3.3. 亮光漆

亮光漆的特性和其他漆不同,感覺比較稀釋一些,一定要少量多次來噴,

同時噴到皮膚看不到會造成過敏(嗚嗚),

使用時務必注意。一切搞定之後依照指示等個兩天兩夜。

這裡不怕死的阿財在室內搭建了這樣一個工作區,災難隨時會降臨。

聽說亮光漆要烤過才會變強,於是阿財拿起吹風機亂搞,

車架每個部位都稍微烤過。嗯,不知道有沒有效果就是了。

4. 拋光

最後一個花俏的步驟是油漆表面的拋光,這裡要選擇正確的拋光液體,

千萬不要拿磨金屬的來搞油漆阿!

這邊同樣參考說明,搖一搖之後拿一塊布沾一點輕輕擦即可。

破繭而出!

寫下這篇文章的同時,亮光漆才剛噴上不超過三小時。

由於拋光的部份必須等到48小時之後才能處理,

因此最後拋光這個步驟純屬理論。

整個過程阿財算是邊做邊學,成果大概算八成完美,已經相當滿足了。

接下來下集就是組裝的重頭戲了,

不過很遺憾地幾個關鍵的零件還沒到手,

這個部分可能就要稍微等一下子才會上菜了。

歷時四個月的小黑驢計畫終於要完成了嗎?賺到!車架準備完畢之後,

最後一步就是選購合適的配備,將車子組裝起來。

這篇文章會依照阿財的經驗,從零件的搭配選購,一直到最後的組裝。

1. 零件的搭配

車架有了之後,車子的樣式大概心裡面也該有個底。

為了找尋靈感,阿財逛了下列兩個網站,看看別人怎麼打理車子:

1. http://velospace.org

2. http://fixedgeargallery.com

… 當然,各位也可以稍微參考一下貝哥哥指南討論區的車庫。

有個大概的想法之後,可以到 Pedal Mafia 模擬一下車子的外型。

選購零件之前,務必測量車架的各個零件規格。準備好一組游標卡尺,

或者直接把車架拿去車店請老闆照顧一下。

幾個需要測量的規格如下:

1. BB (Bottom Bracket) 螺紋規格 (英式/義大利式…)

2. 座管的管徑 (25.4mm/26.8mm/27.2mm…)

3. 後輪軸距 (120mm/126mm/130mm…)

4. 前叉的車頭碗環管徑 (26.4mm或27.0mm)

5. 煞車臂長 (有些車架鎖煞車的地方和輪圈距離較遠,要選長一點的)

除了車架和零件的搭配,

零件與零件之間的搭配也務必留意(例如BB與曲柄、齒輪比等)。

搭配的同時,阿財會準備一個 Excel 表格,

記錄車子想要搭配的零件,同時衡量一下車重以及預算等:

表格下載: Excel格式 / Numbers格式

阿財的小黑驢選用的幾個比較棘手的零件… 包括這個缺貨很久的 Shimano Dura-Ace 7710花鼓:

以及這個忘記測量前叉車頭環管徑,買錯規格又重買的 Tange Levin 27.0mm 頭碗:

2. 組裝

單車的組裝部分,相信會自己動手做的朋友已經不陌生,

不會自己動手的朋友也應該知道哪邊可以找到道行夠高的車店老闆,

所以這邊就鎖定兩大重點 – 曲柄和輪子。

首先曲柄的部份,

相信許多朋友會很好奇可不可以拿公路車的曲柄給固定齒輪車使用,

答案是可以!只消兩個手續:1) 改成單齒盤 2)測量鏈條線。

首先,為了浪漫的理由,裝上固定齒輪車的曲柄,

當然就應該只有一組齒盤,

多出來的都拆下來(其實不拆也可以)。

買一組單齒盤用的螺絲,換下原本的雙齒盤的。

單齒盤的螺絲較短,比較如下:

這裡,阿財選用相對便宜又非常高級的

Campagnolo (Campy) Record 公路車曲柄。

這種方軸曲柄在公路車的世界裡已經過氣,價格非常驚人:

裝上單齒盤之後長這樣:

之於輪子,固定齒輪車就是花鼓不一樣,

因此取得花鼓之後,到車店選購喜歡的輪圈,

再請師傅測量合適的鋼絲長度,花點小錢請人幫忙把輪子編起來即可:

其他車架零件的組裝過程非常邋遢(如圖),

所以這邊就直接跳過了。

如果各位有這方面的問題歡迎來討論,或者直接問問當地車店老闆。

小黑驢登場!

最後完工的小黑驢大致長這樣。

因為煞車錯買尺寸不對的所以暫時沒裝,日後裝上再來更新圖片:

個人認為相當感性的 Cinelli 「Priest」 車手把。

這個已經停產的手把相傳是專門為昔日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設計,

因此名字叫做 Priest bar 或 Pope bar:

這台車之所以稱之為小黑驢,就是因為裝上菜藍可以載重:

Brooks座墊這邊用一段鏈條鎖在車架上防盜,騎在路上稍微有點吵就是:

造型古典優雅又便宜得令人纏綿的前輪花鼓 Shimano Ultegra 6500:

以及造型相當搭配的 Dura-Ace 7710後花鼓。

注意雖然規格上是註明兩面都是鉗齒輪的設計,

Freewheel其實也是可以安裝上去的:

鏈條的部份,考慮到Campy曲柄的鏈條線可能不會太直,

阿財相當大膽地選用了公路車變速的鏈條,彈性好很多:

聲音清脆響亮的鈴鐺:

以及最後一臉陶醉的車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