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為討好中國掩蓋一事:日本陰謀破產

@ 2017-05-30

日媒稱,4月12日日本海上自衛隊2艘護衛艦首次停靠越南南部的金蘭灣。金蘭灣是南海的要衝,與南沙和西沙兩個群島的距離均只有約550公里,對推進軍事基地化的中國構成牽制。

但是,越南在此次日本護衛艦停靠之際,對中國顯示出很多顧及。其背後存在左右為難的立場,不希望惡化在經濟和政治上具有密切聯繫的中越兩國的關係。

越軍駐金蘭灣精銳基洛潛艇基地

日本潛艇並未隨行,越南高官也未出席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4月26日報道,4月12日上午,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有明」和「瀨戶霧」號2艘護衛艦在金蘭灣現身。兩艦在4月3日曾停靠菲律賓呂宋島的蘇比克灣,但當時隨行的訓練潛艇「親潮」號並未來到金蘭灣。

越軍駐金蘭灣基洛級潛艇部隊

報道稱,越南自2015年以後,相繼將從俄羅斯購買的6艘「基洛級」潛艇部署於金蘭灣基地。此舉意在對抗中國。據稱中國擁有相當于越南10多倍的70艘以上潛艇。

日本被認為擁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潛艇艦技術,越南本應該最希望看到。之所以未攜帶潛艇,日本一名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是因為「潛艇是中國最強烈關注的武器,越南方面不希望刺激中國」。

日本海上自衛隊司令的記者會當初曾計劃在港內舉行,但臨時改為在護衛艦上舉行。這被認為是越南希望保持並非在越南國內,而是日本在擁有治外法權的艦船上舉行記者會的局面。

報道稱,日本軍用艦船停靠金蘭灣,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尚屬首次。儘管這是一次歷史性行動,但越南海軍出迎的軍官最高軍銜僅為上校級。存在特意避免高官出席儀式的跡象。

金蘭灣是南海的要衝。自1979年至2002年由前蘇聯和俄羅斯租借,建立了軍港。對於越南來說,這是南海防衛的王牌,此前一直堅持「在金蘭灣,不與任何國家建立軍事合作」(前國家主席張晉創)這一方針。

建軍民共用的新港,減弱軍事色彩

報道稱,3月8日,作為軍民均可利用的港口,「金蘭灣國際港」在金蘭灣實現了部分開業。這成為海上自衛隊停靠的直接契機。在名義上,世界任何國家的軍艦均可以利用金蘭灣。

金蘭灣是南海的要衝

雖然提出軍民共用,降低了軍事色彩,但接受哪些國家艦艇停靠的選擇權仍由越南掌握,因此可以實現戰略性運用。越南處於左右為難的立場,即希望在南海牽制中國,但不希望看起來正在倒向日本和美國等特定國家,因此上述做法稱得上不得已的舉措。

報道稱,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本應最先進入金蘭灣國際港。但新加坡海軍的艦艇3月中旬突然將目的地從峴港改為金蘭灣國際港。讓日本自衛隊的護衛艦「第二個抵達」,這也被認為是顧及中國的態度。

這些天,日本熊本縣發生了連續的強烈地震,人員傷亡不少,經濟財產損失一時間還難以統計。

眼見鄰國遭此大災,不少國人也揪心得很。

一時間,網絡上滿滿的都是「四海之內皆兄弟」「天災無情人有情」的情懷和正能量。任誰看了,也都會由衷地點個贊。

日本熊本地震現場

可是,這些天在日本媒體連篇累牘的災情報道之外,我們還是找到了一些別的東西。特別是,如果和嚴重的災情放到一起來看,也許更能說明一些問題。

熊本縣內災民因此面對前所未有的「糧荒」

在本輪熊本地震發生的第二天,即4月15日,日本媒體發布了兩條消息:一是日本新版《外交藍皮書》對南海軍事化表示關切,並批評中國建造人工島、構建基地並用于軍事目的;二是日本潛艇首次停靠澳大利亞港口參與聯合訓練,針對中方在南海的行動發出「明確信號」。

在本輪熊本地震中震級最高的一次地震(芮氏7.3級)發生的當天,即4月16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在位於沖繩縣石垣島的巡邏艦基地的港口,為專門負責對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及其周邊海域實施警戒的所謂「尖閣專隊體制」的建成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儀式。

市民排隊領救濟品

據說這個配備了精銳人員和最新銳巡邏艦的「尖閣專隊」,將徹底擺脫過去必須依靠抽調日本全國各地海上力量來集中對抗中方在釣魚島及其周邊海域執法活動的狀況,其自身就足以「冷靜而堅決地應對」中方的任何行動。

交通癱瘓超市缺貨,熊本地震災區物資嚴重短缺

自己家裡著著火,還惦記別人家。身上帶著傷,也要操起刀出門鬥狠。也許這才是一個更加真實的日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