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餵養是媽媽必須學習很認真對待的一大事。在餵養寶寶的過程中,除了給寶寶提供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外,還要懂得科學的餵養方式,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反之則是影響了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
1、為恢復身材,拒絕脂肪類食物
部分媽媽生完寶寶後便迫不及待地想瘦下去,想更快地恢復孕前的身材。於是脂肪類食物成了媽媽見而遠之的食物。
然而,脂肪是母乳中非常重要的營養成分之一。媽媽如果不攝取脂肪類食物,將會使體內所儲存的脂肪發生分解,產生對寶寶身體健康不利的物質。這樣會影響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
2、給寶寶盲目補鋅
雖然鋅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補充過多也會損害寶寶的健康。
補鋅過量會抑制巨噬細胞的功能,導致寶寶免疫功能降低;體內鋅過量也會導致寶寶患缺鐵性貧血;過量的鋅使寶寶產生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及腹部疼痛等不適症狀。
寶寶補鋅時不可盲目亂補,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正確補充。
3、把鈣劑放在食物裡
有時候寶寶不願意服用鈣劑,於是媽媽就把鈣劑放到牛奶、米湯或稀粥裡讓寶寶喝進去,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把鈣劑放到食物裡,食物中的植酸可能會影響鈣在腸道的吸收,導致鈣在體內吸收下降,降低寶寶補鈣的效果。
4、給寶寶過量食用豆腐
豆腐富含優質植物蛋白,容易被寶寶消化吸收,很多媽媽就認為給寶寶吃豆腐越多越好,如果過量給寶寶食用豆腐,容易使他體內更多的鐵和碘被排泄掉,引起體內缺鐵、缺碘,從而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5、給寶寶過量食用水果
媽媽都知道寶寶多吃水果對身體好,但並不是所有的水果都是吃得越多越好,如果過量食用與寶寶的體質不適宜的水果,反而會引起一些不適。
比如,西瓜,西瓜性寒,脾胃較弱的寶寶如果食用太多不僅會影響消化,而且還會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因此,給寶寶吃水果時定要注意適量並適合寶寶的體質,不能一味地讓寶寶大量進食。
6、很少給寶寶吃肉類和肝類食物
有些媽媽認為,寶寶吃了肉類或肝類食物會不容易消化,所以就很少給寶寶吃。寶寶在7個月以後,要注意給他們逐漸添加肝泥、肉泥等輔食,以增加體內的血紅素鐵,防止寶寶出現貧血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