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即將到了~~棕子飄香迎端午 教您包健康粽子
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即將到了~~棕子飄香迎端午 手指手教您包健康粽子
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即將到了,大街小巷又開始飄出粽子濃濃的香味。粽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中。對於這種傳統節日食品,「食」的美味,「俗」中所蘊含的悠久華夏文化,值得我們去品味探尋。現在,讓我們在這個傳統佳節到來之前,親手包粽子,並細品這個佳節的文化習俗,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吧!
1.把竹葉用水泡軟(箬葉也可),然後取出用手對摺。
2.折成漏斗形。
3.將泡好的糯米裝入竹葉中,並添加您準備的餡料。
4.裝好糯米和餡料後,開口處用竹葉裹好。
5.用線繩把粽子綁好即可。
分享到:
農曆五月五將到了,商場中又開始飄出了粽子淳厚的香味。常常,對於這種中國的傳統食品,「食」的美味反成了次要,而「俗」中所蘊含的悠久華夏文化,及它勾起的溫暖陳年回憶,才是我們最期盼它的理由……
端午的粽子
粽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D?D傳說而已,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後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D?D白糖腌桂花醬。
最大的粽子?D?D大肉粽產於廣西南寧,每隻重約兩斤,以肥豬肉、綠豆為餡,清香、軟糯、甘潤、膏腴不膩。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廟,綠波廊、湖心亭兩處皆有。長約寸許,形如枕頭,火腿為餡,小巧清鮮;湖心亭以為茶食,甚妙。
中國最有名的粽子都產在浙北杭嘉湖的魚米之鄉:嘉興五芳齋的鮮肉粽四季供應,用筷子分夾四塊,塊塊見肉,芬芳和潤,酥爛嫩鮮,肥糯不膩。湖州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見長,以豆沙、豬板油丁為餡並不稀罕,難得的是豆沙是洗沙?D?D紅小豆煮爛去殼,再加糖、熟豬油、玫瑰原汁炒至烏黑晶亮有勁。這種豆沙吃口香、潤、細、滑?D?D北京市場上的豆沙多學日本,以機器磨碎加糖而已,干而不滑,香淡粒粗,哪裡談得上一個「潤」字。
一貫看不上北京的小棗粽子,不僅是淡而無味,吃起來還要吐核,小棗煮過了或生蟲,則味道會變得十分怪異,敗人清興。日前無事翻書,發現屈原故里湖北秭歸的粽子竟也是這路貨色,北京粽子仿佛一下子「名正言順」,神氣起來,甚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