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降低將促進經濟增長,這是經濟學基礎課程中的內容。但雖然油價自2014年以來下跌了60%,美國經濟卻並沒有呈現出想像中的繁榮。前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認為,美國經濟沒有出現大規模反彈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經濟謎題之一。
圖片來源:創意中國
油價下跌意味著民眾有更多資金可以花在其他方面。美國銀行最近一份研究筆記預測,如果低油價一直持續,未來數十年內,將有3萬億美元財富從石油廠商轉移至全球消費者手中。經濟學家漢密爾頓(Jim Hamilton)指出,一年半前,美國消費者預算的5.3%花費在能源上,現在這一比例只有3.7%。
而且多項證據顯示,美國人並沒有把這筆「意外之財」拿來消費,而是用在了其他地方。消費支出數據顯示,自2014年油價下跌以來,美國人的消費速度並未增加,但儲蓄率卻出現了上升。
摩根大通研究院(JP Morgan Institute)在查看了個人信用卡數據後預計,民眾將花掉油價下跌帶來的意外收入的80%。但這一現象卻沒有在國家統計數據中反應出來。原因何在?
有可能是摩根大通所指的那些大手筆消費者在所有人群中的占比不大;也可能是出於某種原因民眾加大了儲蓄力度,如果油價沒有下跌,消費率可能會更低。
新媒體網站Quartz指出,首先要明白一點,就是此次油價下跌力度非常大,速度也極為迅猛。而且下跌是由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原因共同導致的。
油價波動相當於消費者的實際收入發生了改變。油價下跌意味著消費者的購買力增強,實際收入增加;而上漲則表示購買力減弱,實際收入下跌。無論是哪一種,消費者行為都會受到影響。不過受影響程度的高低還取決於兩點:第一,價格波動是否在預料之中;第二,這種變化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
如果收入變化是意料之外的,民眾通常會認為這種情況不會持久。由於油價自上世紀80年代來一路上漲,最近的暴跌很大程度上並未在預期之中,因此消費者可能認為,低油價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
去年接受消費者聯盟(Consumer Federation of America)調查的美國人表示,他們預計汽油價格未來兩年內將上漲60%,五年內將接近翻倍。一旦認為收入上漲是暫時的,消費者就不會將全部的「意外之財」花掉,而是希望儘可能將這種好處隨時間攤開。這可能解釋了儲蓄率為何會上升。不過該調查還是一年前的。如果油價又一年處於低位,這可能讓民眾多了些信心,相信油價不會很快回升。
這次的情況確實與此前有所不同。過去的油價波動多是需求方面的因素導致的,如中國對燃料需求的加大。但現在供給方面的因素占了很大部分,如美國頁岩油技術突飛猛進、中東地區石油增產等。
雖然沙特近來也制定了相關計劃,希望擺脫現在這種重度依賴石油的局面,但這種轉變並不能一蹴而就。
德州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教授高斯(Gregory Gause)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要改變依賴石油的經濟模式非常困難,沙特已經說了幾十年了,但幾乎沒什麼進展。」
本月早些時候多哈凍產協議的流產,也表明石油供過於求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沙特堅持除非伊朗也凍結產能,否則不可能達成協議。而剛剛從三年原油制裁中恢復過來的伊朗拒絕了這個提議,稱除非它的產能先回到制裁前的水平上。
而一旦美國人最終意識到低油價就是新現實時,他們在消費時便不會擔心這種「好處」將轉瞬即逝。他們將開始消費更多,也許到時才能看到低油價推動美國經濟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