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隨處可見有人踩著沒有手把的電動輪,自由地在路上「飄過」。時尚的設計加上工具本身的實用性,結合「無車」城市的發展理念,使這類代步器材悄悄在本地掀起一股熱潮。
當然,如果在路上仔細看,除了有一般腳踏車,現在電動滑板車(electric scooter)、電動踏板車(hoverboard)和電動獨輪車(unicycle)等電輪車,已經成為新加坡公共運輸的主流了。
小編也查閱了電輪車在新加坡的銷售情況,目前最受新加坡公眾熱捧的是電動滑板車,加上其他款式的電輪車,銷售量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25%,而且銷量還在不斷上升,特別是近段時間炎熱的天氣,加上電動腳踏車不能共用人行道,越來越多的公眾拋棄了跟隨自己多年的一般腳踏車,開始使用電輪車。(小編想啊,賣電輪車也不錯,又能倡導低碳綠色出行,自己還能鼓鼓錢包,挺不賴的!!!)
也是由於人行道上可以使用一般腳踏車、電動滑板車(electric scooter)、電動踏板車(hoverboard)和電動獨輪車(unicycle)等個人通勤工具,就更得遵守一套顧及各方安全的行為準則,來營造一種良好的道路文化氛圍,讓所有人行道使用者和睦、安全地共享空間,特別要為行人著想。在這樣的背景下,個人通勤工具使用7禮節應運而生,詳細看下圖,非常滴詳細。
「7禮節」的公布是結合昨天新加坡第3個「無車星期天」活動,啟動了名為「安全騎士運動」(Safe Riders Campaign)的宣導活動。陸交局本月還要在全島各地張掛有關安全騎行的海報,提醒人們注意禮讓,養成安全的騎行習慣。
除此之外,小編就該提醒了,不懂禮節,不守規矩,是會被制裁的!!!
所以不得不說當局考慮的是十分細緻的,為了路人安全,取締魯莽騎行,陸交局計劃成立專門的執法小組在「黑區」巡邏,包括人流量高的巴士站,並使用測速槍取締超速騎行的違例者。當然,公眾也不要過於擔心,執法只是協助完善整個機制的一個環節,更重要的是鼓勵人們養成好習慣。
除了在黑區執法,當局也在設法與當地社群Jiao流,讓人們知道安全騎行的重要性。如果大家不是從心底里覺得應該替其他道路使用者著想,執法也無濟於事。
通過昨天的活動,公眾的參與度也非常高,也非常的支持,比如夜晚使用滑板車時,騎士應為滑板車裝上警示燈,這都是安全需要;還提出了對行人的教育也少不了,理由是——不少人走路時喜歡低頭看手機,有時還會戴耳機,常常聽不到腳踏車鈴聲。都看看有沒有中槍的,小編是比較喜歡戴耳機的,但小編是腳踏車愛好者,自黑一下,不在教育範圍。